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台中40歲蔡女士數月來因雙肩疼痛,先至復健科求診,檢查發現胸腔影像有異常;63歲吳女士也因後頸疼痛且牽引至左側肩膀,合併上肢麻痺,檢查後發現頸椎骨轉移與胸部影像異常,經轉介至胸腔內科進一步確認,竟都確診為肺腺癌合併骨轉移,由於兩人均無抽菸、家族史,聽到罹癌噩耗均錯愕不已。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鈴宜表示,上述兩位患者都沒有抽菸習慣,也沒有明顯家族史或呼吸道症狀,且原發肺癌部位不大,但沒想到初次診斷時就發現嚴重骨轉移症狀,令患者十分沮喪與百思不解,不斷詢問:「我生活習慣正常,家中也沒有人抽菸,怎麼還會罹肺腺癌?」
▲患者X光影像,紅圈處為肺腺癌。(圖/亞大醫院提供)
陳鈴宜指出,肺癌連續多年高居國人癌症的頭號殺手,在台灣,小細胞癌型態約佔全部肺癌的10至15%,且與吸菸關係相當密切,而非小細胞癌型態佔85至90%,包括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等,其中最常見為肺腺癌,有相當高的比例是女性與非吸菸者,且近10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
陳鈴宜也強調,造成肺癌的兩大主因分別為基因的穩定性,以及環境致癌物的刺激,根據中央研究院與台大醫院團隊2020年發表的研究成果,發現台灣肺腺癌的癌細胞突變印記,以APOBEC酵素突變為主,分析患肺腺癌的病友,有高達74%從沒抽菸且小於60歲的女性,體內APOBEC酵素突變程度高。
一旦APOBEC使基因變得不穩定,加上暴露於環境致癌物(如二手菸、空汙等),容易使基因受到破壞,最終導致細胞癌變形成腫瘤,因此研判APOBEC酵素突變,應是早期觸發肺腺癌的因素。
陳鈴宜提到,APOBEC只能解釋部分致癌因素,不影響目前肺癌防治措施,故尚仍無法當作檢測肺腺癌的標的,而目前預防肺癌的有效策略,仍著重於減少生活中致癌物的暴露,與如何早期發現肺癌,並早期治療。
陳鈴宜建議,國外目前針對吸菸者普遍使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進行肺癌篩檢,然而台灣以肺腺癌為主,成因與吸菸較無直接關係,因此從個人健康管理角度而言,即使沒有任何肺癌的風險因子,也可將LDCT納入健檢項目考量,但要提醒民眾,LDCT初檢發現肺部結節的比例約20至25%,若判定結果異常,無須太過恐慌,但必須有長期追蹤的心理準備。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延伸閱讀
-
女子健檢發現肺部有毛玻璃狀 這檢查揪出第0期肺腺癌
癌症新知 / 肺癌132035歲的李小姐近期安排全身健康檢查,自覺身體強健的她,卻意外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中發現右上肺葉有1顆淡淡的毛玻璃狀病灶。經主治醫師判斷後,懷疑有極高機率為惡性腫瘤,遂安排住院手術。李小姐在術前完成電腦斷層導引,精準定位病灶,以不插管的形式進行全身麻醉胸腔鏡手術,術後傷口僅3公分。麻醉消退當晚,李小姐就恢復進食,能自主下床散步,術後第2天就平安出院了。 -
不菸、無家族史卻罹肺癌? 醫警告長期暴露這些超危險
癌症新知 / 肺癌1297「肺癌」位居國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久居不下,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科部主任蔡聰聰醫師指出,過往大家都認為有抽菸習慣才會與肺癌有直接關連性,但國人罹患肺腺癌患者有超過5成以上並無抽菸習慣,且近幾年女性罹患肺腺癌的比率逐年上升,且約9成皆無抽菸習慣。 -
蕭彤雯初期肺腺癌所幸手術成功 9成台灣女病人未吸菸
癌症新知 / 肺癌1411前主播蕭彤雯日前才在個人臉書寫下「媒體工作者壽命似乎特別短!」,因為她在一天內痛失兩位在新聞界的好友,不料,22日在臉書貼文,前幾天動了「左下肺楔狀切除手術」,經病理檢驗確認為肺腺癌0期。 -
乳癌全球盛行率最高! 可能與新冠衝擊癌症資源有關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420根據路透社報導,在世界癌症日前夕,世衛組織癌症專家伊巴維(Andre Ilbawi)在聯合國(UN)記者會上說,「乳癌如今成為全球最常出現的癌症,這是史上頭一遭。」 -
空汙拉警報咳不停! 環境監測APP遠離PM2.5救你的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32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表示,當空氣中細懸浮微粒(即PM2.5)濃度過高時,天空就會呈現灰濛濛,且能見度低,除了容易影響行車視線,也會造成眼睛癢、咳嗽、皮膚癢等過敏症狀,因細懸浮微粒可達肺泡最大的顆粒大小,不僅影響肺部,更會經由肺泡進入血液,進而影響全身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