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35歲陳小姐,在工作上非常要求自己,也讓心理壓力非常大,1年前開始發現小便次數增加,覺得身體不太一樣,常感覺到小腹膀胱位置痠痛,同時伴隨著尿意,症狀越來越嚴重,1個小時可能要跑廁所4到6次,嚴重影響白天工作與晚上睡眠,就醫才發現罹患間質性膀胱炎,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
膀胱黏膜受損有尿就痠痛跑廁所 很可能發生間質性膀胱炎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女性泌尿道常受到細菌侵擾,尿道與膀胱發生感染很常見,大多藉由抗生素治療後,症狀就會漸漸改善,但個案也曾經使用抗生素,症狀卻未解決仍反覆發作,藉由內視鏡等影像檢查後發現,個案膀胱內壁黏膜有破損受傷,容易受刺激感覺疼痛,確診間質性膀胱炎。
張雲筑解釋,症狀類似胃潰瘍概念,膀胱黏膜受傷破損,當碰到尿液時會感到疼痛,病患常敘述會有痠痛感,同時膀胱受到刺激時,肌肉會收縮讓患者會有尿液,即便膀胱只有些許尿液,都會想要小便上廁所,因腎臟會不斷產生尿液到膀胱儲存,膀胱內壁黏膜傷口就一直受刺激,不斷感覺痠痛及尿意一直跑廁所。
女性發生比男性高 台灣女性30%至40%有類似症狀
張雲筑補充,間質性膀胱炎不適症狀來自於膀胱壁的慢性病變,包括黏膜層的損傷、組織中肥大細胞聚集、神經傳導途徑異常放大疼痛訊號,每當漲尿或憋尿時疼痛加倍,疼痛的位置在下腹部恥骨上方,排尿後疼痛會減輕,為了緩解疼痛感只好常常跑廁所,對工作與睡眠等生活上產生不方便。
張雲筑強調,間質性膀胱炎在女性發生機率比男性高,統計上台灣約有30%至40%女性有類似病況,年齡在20至60歲,誘發原因相當多,心理壓力在臨床上比較常見,身體免疫力異常,容易發生蕁麻疹等疾病民眾也有高風險,也因膀胱黏膜內壁受傷,容易併發細菌感染。
反覆發作很可能發生膀胱纖維化 有類似症狀一定要接受治療
張雲筑特別說,確診間質性膀胱炎最快也要1個月左右,有些病患反覆發作1至2年都有可能不知道實際病因,如果有小腹疼痛伴隨頻尿,一定不可以自己到藥房買要吃,雖然暫時緩解症狀,但疾病沒有得到治療,反覆發病很有可能發生膀胱纖維化,導致膀胱容量變小,曾有病患膀胱容量僅剩100cc。
張雲筑也說,間質性膀胱炎的治療是多面向的,生活習慣與飲食要調整,養成規律作息,避免刺激性或添加物過多的食品,減少咖啡因及酒精的攝取,調節身心壓力,並配合醫師用藥治療,如膀胱水擴張同時具有診斷及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效果,以內視鏡檢查膀胱是否有傷口,並將傷口擴張誘發癒合。
張雲筑補充,倘傷口明顯則以膀胱藥物灌注治療或物理治療。病況嚴重的患者因膀胱反覆發炎結疤而嚴重萎縮,需考慮手術治療。
耐心面對病況與治療 病人與醫師要同心協力
最後,張雲筑提醒,間質性膀胱炎容易反覆發作,使患者身心俱疲產生惡性循環的症狀,因此需要與醫師同心協力、耐心地面對病況與治療。間質性膀胱炎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交行為、生活品質都會造成重大的影響,因此有相關症狀建議及早就醫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10度低溫冷死人是真的 天冷猝死3危險時刻應提高警覺
延伸閱讀
-
1晚小便10次站馬桶前就2滴 男人40要留意攝護腺肥大
兩性關係 / 男人幫1452振興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楊景偉表示,攝護腺起初肥大時,剛開始會影響小便速度,臨床中曾有40多歲病患求診,原因發現自己小便開始不如以往,排不乾淨、流量變小,而部分攝護腺肥大患者,若沒有即時治療病況越來越嚴重,就有可能發展到晚上頻尿,個案張先生1晚小便10次,可以說幾乎沒有休息機會。 -
不是不痛就沒事! 無痛性血尿可能潛藏膀胱腫瘤危機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1655根據107年國民健康署癌症年報指出,男性膀胱癌的發生率排名為第11位、女性為第16位。男性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4倍,最常見的致癌因子就是抽菸;另外像是長期接觸化學藥劑、染劑等含有芳香胺的物質,以及慢性膀胱發炎都可能與膀胱癌有關。 -
雙氧水美白黃板牙刺激牙齦黏膜 遇蛀牙恐傷及牙髓質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1347新光醫院贋復假牙科主任醫師謝旻杰表示,牙齒顏色比較黃,大致上可分先天與後天,當媽媽在孕期,或小朋友在牙齒沒有完全發展完成時,服用四環黴素,就有可能讓牙齒先天就比較黃,後天則可能因色素沉積在牙齒表面,或年紀漸長琺瑯質變薄,象牙質開始露出來,都可能讓牙齒變的比較黃。 -
別只補鋅! 保養攝護腺「6種食物」趁年輕要多吃
兩性關係 / 男人幫1601日常飲食經常攝取動物性高脂肪的食物,這類脂肪屬於飽和性脂肪酸,根據研究顯示,會誘使攝護腺癌的發生,例如豬、牛、羊等紅肉類,以及牛油、豬油等,都屬於高脂肪食物。 -
肺動脈高壓又稱心臟癌症 未治療5年存活率比大腸癌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407因呼吸困難,必須使用氧氣管、在家休養,而因為氧氣管最長僅6米,林小姐笑稱自己是「6米女孩」。目前林小姐穩定治療,回想起過去自己過馬路時,走太慢而被按喇叭、遭白眼,當時以為腿短、年紀大了,確診為肺動脈高壓後,才知走路慢為症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