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39歲罹乳癌標靶藥物控制 醫:有家族史應提早篩檢

3485
陳敬哲 報導
年輕女性發生乳癌家族史與基因很關鍵 提前定期篩檢早期發現能自救
▲女歌手朱俐靜坦言罹患乳癌症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治醫師季懋欣提醒,如果有乳癌家族史應盡早接受檢查。(攝影/陳敬哲)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健署統計,乳癌多年來都是女性癌症發生第1位,最新資料顯示2018年有12,217位女性新確診乳癌,歌手朱俐靜新專輯發表會時說出,自己罹患乳癌正在標把治療,但朱俐靜僅39歲,遠低於乳癌平均發生年紀,專科醫師建議,如果2等親內有乳癌病史,至少1至2年就要做1次乳房超音波檢查。


基因異常與家族遺傳 年輕女性罹患乳癌關鍵


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治醫師季懋欣表示,由報導與相關資料判斷,39歲確診乳癌相對其他患者比較早,比較可能原因在於遺傳或基因變異,例如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發現BRCA基因異常,就有50%以上機會發生乳癌,因此具有2等親內乳癌家族史女性,年輕時就可以先藉由乳房超音波發現早期病兆。


國健署提供45至69歲女性,每2年1次乳房X光檢查,如果2等親內有家人曾罹患乳癌,可提早至40歲開始檢查,但歌手朱俐靜目前39歲,季懋欣坦言發病年齡比較早,當年紀輕時就發現長輩親人陸續發生乳癌,就應該到醫院接受初步檢查,例如乳房超音波,較不會有放射線疑慮,也不是侵入性檢查。


乳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末期多數癌細胞已轉移


季懋欣解釋,越早發現癌症發生,能夠處理方式比較多,5年存活率也能約有80%左右,乳癌能在第0期或第1期時發現,不論乳房切除或乳房重建手術,治療效果都一樣好,但第0期或第1期腫瘤大小在1公分以內,自己很難能夠靠觸摸檢查出來,大多數都是要用超音波或X光攝影發現。


季懋欣持續說明,如果乳癌發展至2期至3期,癌細胞已經有一定大小外,也開始有了轉移風險,醫生會先確認有沒有轉移,假使發現沒有轉移跡象,會先藉由放化療縮小腫瘤大小,再用外科手術去除;季懋欣也說,當乳癌發展至第4期,大多數癌細胞已經轉移,包含淋巴、骨頭、大腦可能都有癌細胞蹤跡。


末期乳癌大多只能與癌細胞共存 標靶藥物生存關鍵


季懋欣也說,當乳癌發展到第4期,治療方式就非常少,大多只能選擇與癌細胞共存的方式。醫生會先檢查癌細胞轉移到何處,例如轉移到骨頭,可以利用放療控制,同時藉由標靶藥物牽制住乳癌細胞,但標靶藥物價格較貴外,使用一段時間會漸漸產生抗藥性,就得更換藥物,而當沒有藥物可用病情要控制就很困難。


國健署提醒,預防乳癌發生方式包含多運動、避免太晚生育、少攝取高脂肪食物、心情放輕鬆減低工作壓力、定期篩檢。國健署強調,如果乳癌能早期發現,不僅可以做乳房重建手術,5年存活率可有90%以上,乳癌分期是依照腫瘤大小,淋巴腺轉移及遠處轉移來區分,若能越早發現,存活率也比較高。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面對寒流與變種病毒夾擊 超級抗氧化酵素SOD化解危機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