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1名47歲王老師喜好戶外運動,但去年開始感到心悸不適,運動時氣喘吁吁,工作及情緒大受影響,原本是以藥物治療,但卻遲不見效,經轉診詳細檢查後,發現為心室早期收縮及心房顫動所致,安排接受心導管電氣消融術治療,症狀大幅改善,且過程中不需使用X光,大幅降低輻射風險,令他相當安心。
檢查出心房顫動 電燒治療後重拾運動興趣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律不整醫療團隊醫師莊傑貿表示,王先生的心電圖顯示有心室早期收縮現象,24小時心電圖則發現有陣發性心房顫動,心臟超音波也出現心臟舒張功能變差等情形,因病患正值壯年,且藥物效果不顯著,加上心臟功能出現異常,經討論後決定以心導管電器消融術(簡稱電燒)治療。
術前患者先服用4周抗凝血劑,並經食道超音波確認無左心耳血栓,及接受心臟電腦斷層檢查以建構3D心臟模型後,手術當天再透過心臟內超音波及3D定位導航系統,使用射頻針穿刺心房中膈進入左心房,完成零輻射電燒治療心室早期收縮及心房顫動,當天患者治療後立即感受症狀完全改善,既能恢復優異工作表現,也重拾戶外運動的興趣。
心房顫動提升死亡率 確診後應積極治療
莊傑貿指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在2016年全球約有4千多萬人有心房顫動的問題,主要症狀為心悸、喘、疲倦,且可能造成中風、心衰竭、失智症、憂鬱、生活品質下降、住院次數增加,甚至提升1.5至3.5倍死亡率。
此疾病初期為陣發性心房顫動,若無積極治療,則可能演變為持續性,接著變成永久性心房顫動,若到了最後階段才積極治療,恐效果不彰。
莊傑貿強調,心房顫動治療方式可分為心跳控制及節律控制,前者可改善當下症狀,但無法終止心房顫動疾病的惡化;後者可有效遏止心房顫動惡化,並改善症狀,但要使用藥物達到長期節律控制相當困難,且可能產生藥物副作用。因此,使用導管電燒可有效達到長期節律控制,且效果是藥物的4至5倍。
心房顫動治療減少X光 降低輻射傷害
導管治療心房顫動通常要使用大量X光輻射來定位及監控導管的位置,X光透視時間往往超過30分鐘,令患者擔心是否造成輻射傷害,而使用心臟內超音波或經食道超音波加上3D定位導航系統,可以減少X光透視時間,甚至不用使用任何X光,即可完成導管治療。
莊傑貿提到,透過無輻射導管治療心律不整,可以減少病患癌化及產生基因突變的風險,也可以讓執行導管的醫師、技術員、麻醉團隊免於輻射暴露,進而減少罹患白內障、腦癌、甲狀腺病變的機率,且導管中不用穿著沉重的鉛衣,也減少醫療人員骨骼關節因負重產生的職業傷害(如:椎間盤突出),可謂一舉數得。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冬天氣轉涼身體狀況多 食療搭配穴道按摩可改善不適
▸嚴重便秘竟是癌細胞擴及大腸 近5成卵巢癌確診已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