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王澍清/宜蘭報導】中風時,會導致部分腦細胞快速死亡,即使救活也可能會有失能後遺症,但隨著近年治療上的突破,目前在符合條件的缺血性腦中風病人身上,已發現若能及早進行顱內動脈取栓,對病人的預後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宜蘭1位49歲的莊小姐被送進醫院急診時,已呈現昏迷狀態,透過電腦斷層腦血管攝影檢查,發現為基底動脈阻塞所造成的急性缺血性中風,中風指數已到29,屬於重度中風,所幸送醫及時,經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外科羅揚嵐主任採取顱內動脈取栓術,將血管內血栓移除,莊小姐在11天後已可出院,回到工作崗位。
羅揚嵐主任表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通常讓人措手不及的發生,主要是因腦血管阻塞使大腦局部組織因得不到血液灌流而發生功能失調的狀況,症狀包含:口眼歪斜、突然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口語、單側肢體無力或麻痺、暈眩、昏迷等,多數中風的病人,當症狀發作時,因大腦得不到血流灌注,導致腦細胞快速死亡,因此即使救活,也容易留下失能的後遺症。
莊小姐的中風症狀及時發現後接受動脈取栓術,術後即恢復意識,當天即可移除氣管內管,並在2天後轉出加護病房,11天後已可自行步行出院、恢復平日生活,日後只需定期回診追蹤即可,可說是不只挽救人生,也幫助家庭免於陷入照護上的困境。
在2015年,顱內動脈取栓術在治療大血管阻塞的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上,列入美國中風學會(AHA/ASA)腦中風治療指引,研究發現,在符合條件的缺血性腦中風病人身上,及早進行顱內動脈取栓,對病人的預後有顯著正向影響,是中風治療上的一大突破。此外,腦中風病人的預後,也十分仰賴完善的腦中風醫療團隊合作,除了能在有效時間內,為病人爭取更多時間接受治療外,在治療後給予病人適切的復健與照護指引,也是協助病人復能與減輕家庭負擔的重要課題。
台灣目前將時間窗內(腦前循環8小時內;腦後循環24小時內)顱內動脈取栓術的治療納入健保給付,不過羅主任仍提醒,及時送醫依然是腦中風治療的搶救關鍵,越早接受治療,將能越有效減少病人日後失能的後遺症,建議民眾謹記中風評估口訣「FAST」:
口訣1:「F」ACE: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口訣2:「A」RM: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
口訣3:「S」PEECH: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
口訣4:「T」IME:以及看到其中1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送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塵蟎誘發過敏體質 想擺脫鼻過敏應先改善鼻腔環境
▸國產新冠疫苗4大廠加緊腳步 最新進展1張圖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