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林郁敏/高雄報導】尿失禁是許多女性的困擾,可能稍微用點力、搬個重物,或甚至只是大笑、咳嗽、打噴嚏,尿液就在不知不覺中滲出。根據統計,台灣40歲以上女性中大約有170萬人有尿失禁困擾,但真正尋求專業醫師約只有2成,可見多數女性還是因為難以啟齒而不敢就醫。
小港醫院副院長龍震宇表示,生產、停經、年紀大、高齡化是尿失禁盛行率高的原因之一,此外,體重過重的婦女等,也都有比較高的機率發生尿失禁。
尿失禁除了對生活不便之外,若是沒有勤換護墊或內褲,長期下來容易導致陰部搔癢、溼疹或感染;也會因為害怕找廁所而不敢外出、出遠門;甚至會怕別人知道自己有尿失禁而放棄社交活動,進而影響人際關係;更嚴重的還可能喪失自信、憂鬱比例變高等。
龍震宇指出,比較輕微的尿失禁患者,一般採取保守的藥物治療就可以了,但若凱格爾運動訓練或藥物治療一段時間無效,透過漏尿試驗大於10c.c.,基本上就適合採取手術治療。不過,每個女性對尿失禁的困擾觀感不同,有些人即使漏尿試驗不到10c.c.,但卻非常在意尿失禁對生活的影響,也是可以透過手術來治療的。
龍震宇進一步說明,解決尿失禁大多是透過陰道吊帶手術來治療,高醫體系(及大同小港)目前已引進第3代手術採用迷你懸吊帶,由陰道單一切口,將無張力(Tension Free)的迷你懸吊帶放置於中段尿道下面,提供中段尿道下緣支撐,以達到治療尿失禁之目標。
比起第1、第2代手術會在恥骨上留有傷口,第3代手術因為是從陰道口進入操作所以不會產生傷口,因此出血量也比較少,恢復時間也較短,也能減少感染的發生,在國外甚至可以不用住院,當天就能回家。
龍震宇特別提醒,術後1周要注意,不能用力、搬重物,也不要做激烈的運動,才能讓讓懸吊帶更穩固。日常生活中想要預防尿失禁,建議維持理想體重、避免常提重物或預防便秘,孕婦則要控制胎兒體重避免過重;運動方面,建議孕婦產前即可做凱格爾運動對預防尿失禁有幫助,但重點在於要做的正確,才能夠真正預防尿失禁的發生。
延伸閱讀
-
尿失禁像關不緊的水龍頭 陰道吊帶手術「止漏」沒煩惱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2405林益豪主任表示,醫療院所判定尿失禁嚴重程度,大致會先讓患者先喝水,然後做咳嗽、交互蹲跳、跑步、爬樓梯等易誘發漏尿的動作,經過1小時的棉墊測試,若棉墊重量前後差距10公克以上,就屬於中度尿失禁,可選擇手術治療。 -
6旬婦人漏尿「騷」味重不敢抱孫 醫師鼓勵別害怕就醫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716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泌尿科鄭詠庭醫師表示,尿失禁大致可分區分為應力性、急迫性或是混合型。由於年紀老化使得骨盆底肌肉鬆弛,在腹壓升高的情形下,像是咳嗽、打噴嚏或提重物等,就會出現漏尿的情況,此情形即是應力性尿失禁,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尿失禁形態。應力性尿失禁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年紀、懷孕生產次數、肥胖及抽菸等。診斷的同時還需排除造成暫時性尿失禁的成因,像是泌尿道感染或便秘等。 -
更年期婦女尿失禁頻傳 影響「性」福的原因還有這個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2182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指出,更年期是生命中的自然過程,並不是疾病,應該以平常心看待。一般來說,大多數女性都會順利渡過更年期,但因女性荷爾蒙分泌不足,部分女性會產生一些身心不適症狀,包括熱潮紅、心悸、盜汗、便秘、腹脹、腹瀉、食慾不振、偏頭痛,以及頻尿、漏尿、尿失禁、尿道發炎、性交疼痛,或失眠、焦慮、煩躁、情緒低落等現象。其中的漏尿、尿失禁及性交疼痛較為私密,許多女性不敢說出口求助,其實,這些症狀都是可以治療的。 -
骨盆腔微循環受阻尿失禁恐上身 這樣做告別溼答答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2313根據衛福部統計,大約有60%的45歲以上曾經懷孕生產過的婦女,因為年齡漸長,肌肉支持力降低,而有過尿失禁、頻尿及尿急等症狀;另外,日本富山大學名譽教授、醫學博士田澤賢次則指出,當骨盆腔內的溫度過低,就會使得血液流動不佳,導致和排尿相關的膀胱括約肌容易堆積乳酸、僵硬,進一步導致其功能減弱,就容易造成尿失禁等漏尿問題。 -
女性尿失禁分4種 停經後婦女多合併2種常「溼」控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3683根據國際尿控制醫學會對尿失禁的定義是不自主性的尿液滲漏,且造成衛生和社交困擾。三軍總醫院泌尿科主任蒙恩醫師表示,女性尿失禁可分為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