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剛滿80歲的李奶奶,最近走路時感覺外陰部有東西卡卡的,長期以來,更飽受頻尿、急尿等困擾,一家人外出旅遊時最擔心塞車,因為常會尿急到來不及等到休息區上廁所,最後只好穿尿布應急。時間久了,也習慣了這些不適情形,但最近小便時發現,陰道竟然出血,讓李奶奶嚇得趕緊就醫,經醫師內診後發現,其子宮、膀胱完全脫垂出來,而且陰道有擦傷和感染。
大里仁愛醫院溫亭虹醫師表示,支持子宮與膀胱的組織,是以子宮薦骨韌帶、基韌帶、圓韌帶和骨漏斗韌帶,左右成對共有10條韌帶所組成,其中以前3條韌帶附著於子宮頸,共同成為1張板狀的型態,與子宮旁的組織(稱子宮寬韌帶)共同架構成吊床型態的支撐型式。一旦骨盆底肌肉和韌帶的彈性減弱,無法再為子宮提供足夠的支撐時,子宮脫垂的狀況就會發生,結果就是子宮滑入陰道或是從陰道中伸出來。
導致子宮脫垂的原因很多,常見與懷孕生產有關,尤其於多次懷孕生產的經產婦身上,因肌肉纖維組織過度延展,或在生產時骨盆肌肉韌帶受傷了,卻沒有作良好的修補;或是肥胖婦女或有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等患者,因長期咳嗽使得腹壓長期過強;亦或是外腹腔內的腫瘤、腹水、子宮後傾、長期便秘或搬運重物等皆會使腹壓增加,進而導致脫垂。
溫亭虹醫師指出,神經系統病變也可能引發骨盆腔鬆弛,尤其是已發生泌尿道病變或薦椎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以第4薦椎神經發生問題時容易發生這種現象;另外,停經婦女的女性激素分泌量減少也有關,同時,隨著年紀的增長,全身肌肉的張力降低,使得組織無力而導致肌肉韌帶彈性的消失,這些原因都會造成子宮脫垂。
輕度的子宮脫垂可以採取凱格爾運動或陰道雷射來改善,其中凱格爾運動可以增強骨盆底的肌力,尤其在生產過後更為重要。但若是較嚴重的子宮脫垂,傳統治療是以切除子宮為主,不過,脫垂是因為支撐骨盆器官的懸吊系統鬆弛,並非子宮本身問題,所以,切除子宮並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溫亭虹醫師說明,目前還可以透過脫垂手術來治療,脫垂手術是以不可吸收的材質的網膜,經過陰道來做成1個懸吊系統,把脫垂出陰道的子宮復位。至於婦女最擔心是否切除或保留子宮?醫師表示要視患者個別的狀況而定,建議術前請醫師評估子宮及子宮頸有無病變,並詳細解說手術的優缺點,再安排手術的進行,對患者而言能多1層保障。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延伸閱讀
-
經痛90%子宮內膜異位 子宮體積擴張7倍最嚴重恐不孕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714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鄢源貴表示,當經血排除不完全,有可能殘留在子宮內壁或回流到輸卵管或以外地方,例如卵巢、膀胱、大腸等縫隙,就有可能發生子宮內膜細胞異常增生,也會發生發炎反應。經痛是很常見症狀,也可能誘發嘔心、想吐、腹瀉等不適,長期發炎則容易發生組織纖維化。 -
夫妻「嘿咻」陰道不正常出血 原來太太罹患子宮頸癌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1478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女醫學中心副院長洪耀欽表示,患者經骨盆腔檢查,確定為子宮頸癌第1期下,腫瘤大小約5公分,經討論,患者選擇先接受「新輔助化學治療」(手術前化學治療)3次後,再接受手術治療,包括根除性子宮全切除、兩側卵巢輸卵管切除、兩側骨盆腔淋巴腺摘除,和恥骨上膀胱造廔手術等。 -
粉領族久坐小腿水腫且長期便秘 可能種下子宮肌瘤惡果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69942歲王小姐長時間久坐辦公,四肢水腫情況嚴重,有時按壓小腿前側,立即凹陷水腫,久久無法恢復。在排卵期或是月經來臨前,下腹部更明顯腸胃脹氣,因此長期便秘。 -
癌症篩檢不能等! 別讓新冠疫情成為防堵癌症的破口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1465國健署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終其一生,每14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大腸癌,男性每2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口腔癌,女性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而女性每89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子宮頸癌。 -
突破傳統2D影像限制 婦科微創3D進化手術時間快2倍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482傳統腹腔鏡的使用極限,就是2D視野。丁大清表示,2D視野的限制使得需要看清血管或神經的手術變得困難。最近就有1位婦女結紮多年後,因為還想要生孩子,決定要重新接回輸卵管。透過3D腹腔鏡手術不但成功復原,更把原本大約需要3個小時的手術時間,縮短為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