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寶寶在夜裡發燒、哭鬧不休,該在第1時間就餵食退燒藥嗎?可以一邊服用退燒藥,一邊使用塞劑嗎?這是每個家長都曾有過的照護疑問。兒科醫師表示,只要依照使用規定,其實退燒藥物相當安全,但不可重複給藥,以免引發藥物中毒或副作用。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所院長陳俊仁表示,不少家長對於退燒藥有著錯誤迷思,擔心藥物可能傷肝傷腎,而拒絕讓孩子服用,改用冰枕、冰袋等物理性退燒方式,但效果有限。
有些家長則是緊張過頭,例如服藥之後,體溫降至37至38度卻認為無效,又讓小孩吃藥。有些孩子吃了退燒藥,過了半小時仍是高溫,家長又給了第2種退燒藥。陳俊仁說明,如果過度用藥,體溫可能低於35度以下,或引發藥物中毒。
退燒需要時間,陳俊仁解釋,口服退燒藥約需1至2小時才能發揮藥效,服用2次退燒藥之間最好間隔6個小時以上,至於服用劑量則應該依照仿單建議。
以Acetaminophen(24mg/mL)為例,這是為普拿疼成分,經由肝臟代謝,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也較為溫和,通常吃完藥後1小時內會退燒,每次服用劑量為體重一半的CC數,例如體重10公斤,每次服用劑量為5CC。
至於Ibuprofen(20mg/mL),則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退燒、止痛效果好一些,但較傷胃。若發燒超過39℃,每次建議服用劑量的CC數為體重一半,如果低於39℃,則僅需1/4體重的CC數。
此外,有些家長習慣使用退燒塞劑,1顆塞劑約含12.5mg Ibuprofen,13公斤以上的孩童1次約可以使用1顆,間隔8小時,可再使用1次。
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幼兒口服退燒藥物時,家長應該注意藥物成分,如含有Acetaminophen,每次服用需間隔4小時以上,Ibuprofen則需間隔6小時以上,以免造成體溫偏低或腸胃道出血等症狀。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延伸閱讀
-
經期異常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 中醫調理輔以針灸可改善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3411名30歲江小姐,1年多前生完第2胎以後,隨著哺乳期結束,恢復月經周期但時間卻不規律,常伴隨腹痛,或數日後中斷,過沒幾天又出血,月經周期10至80天,診斷後認為是氣血不足,造成月經不規律,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黃千毓給予人參養榮湯加上六味地黃丸加減,月經周期逐漸穩定。 -
幼兒皮膚反覆搔癢紅疹脫屑 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在作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437中醫師鄭愛蓮表示,根據門診的觀察,手肘內側、大腿內側、鼠蹊部、臉部,特別是嘴唇周圍,都是幼兒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的發作部位,部分幼兒還合併有鼻子過敏的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鼻塞,甚至氣喘等。 -
印尼移工檢疫發燒未申報恐遭罰 莊人祥:加強入境溝通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53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5名確診個案當中4人在集中檢疫期間沒有症狀,檢疫期滿前採檢,檢出陽性今日確診,但第590例10月29日至11月11日有輕微發燒,體溫記錄表卻都填寫正常,直到檢疫期滿前採檢陽性時,才自述曾有輕微發燒症狀。自行服藥沒有通報,按傳染病防制法,可處10萬至100萬元罰鍰。 -
公費流感疫苗接種逾500萬劑 兒科醫師憂幼兒接種率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640臨床顯示,幼兒流感重症以肺炎最多,其次為腦膜炎、橫貫性脊髓炎、多發性神經炎GBS等神經系統併發症。一旦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續發性細菌感染,可能引發重症,甚至死亡。 -
糖尿病患者血糖起伏大 原因可能出自胰島素細胞過勞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825糖尿病治療需要長期規劃,有些患者因為恐懼和迷思,不願使用胰島素,必須經由溝通來扭轉患者對於胰島素錯誤的印象。然而對於長期缺乏胰島素的身體來說,使用胰島素有如久旱逢甘霖,降血糖的效果明顯,呼籲糖友應及早與醫師討論胰島素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