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今(16)日報告108(2019)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蟬聯38年持續佔據第1位。108年共有50,232人死於癌症,然而大腸癌雖然發生率最高,癌症死亡人數最多卻是肺癌,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肺癌最主要發生因子就在吸菸,大腸癌死亡率較低,很可能因篩檢率高,讓患者能早期治療。
6大主要癌症死亡順位沒變 肺癌與肝癌連續40年排名前2名
衛福部108年10大癌症死因包含:肺癌、肝癌、大腸癌、女性乳癌、口腔癌、前列腺(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衛福部統計處科長陳雅俐表示,比較108年與107年,前6大主要癌症的順位都沒有變,特別是肺癌與肝癌,連續40年排名前2名,口腔癌、前列腺癌、胰臟癌、卵巢癌排名都往前。
分析10大癌症死亡人數,第1名肺癌死亡9,701人,標準化死亡率每10萬人死亡22.8人;第2名肝癌死亡7,881人,標準化死亡率每10萬人死亡18.8人;第3名大腸癌死亡6,436人,標準化死亡率每10萬人死亡14.9人;第4名女性乳癌2,633人,標準化死亡率每10萬人死亡13.1人;第5名口腔癌死亡3,425人,標準化死亡率每10萬人死亡8.9人。
肺癌發生主因在吸菸 肝癌主因在慢性肝炎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針對癌症死因解釋,肺癌70%發生原因在於吸菸,雖然菸害防制法推動,讓肺癌整體比率下降,但仍然有許多民眾有菸癮。站在政府立場,必須持續推動菸害防制,並且家族內有肺癌患者,肺癌罹患機會也會提高7倍,因此具有家族風險民眾,最好要注意肺癌危險,降低接觸危害因子。
賈淑麗持續說明,10大癌症死因第2名肝癌,慢性肝炎是最主要成因,例如B型肝炎與C型肝炎;不過在75年左右B型肝炎疫苗公費施打下,B型肝炎發生率就開始降低,近年C型肝炎藥費有健保支付,相信肝癌死亡率都會持續降低。
大腸癌發生率高 早期發現大幅降低死亡率
另一方面,大腸癌雖然是10大癌症發生第1名,10大癌症死因第3名,賈淑麗特別說,但因為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在93年就開始實施,108年時接受檢查約133萬人,當中2,600人確診癌症,3萬人檢出癌前病變,有效在癌症初期就能完成治療,大幅增加存活率。研究發現每2年篩檢1次糞便潛血,就能減少35%死亡風險。
女性乳癌發展快 篩檢不便降低接受意願
女性乳癌只有女性會發生,卻在不論男女的總排名上都在10大癌症死因的第4位,顯見乳癌的嚴重性。賈淑麗提醒,乳癌在癌症屬性中,算是發展比較快速的癌症,加上檢查不方便,即便政府有推動免費篩檢,接受度也不如糞便潛血與口腔癌檢查。然而藉由乳房X光攝影,卻能夠及早找出異常組織。因乳癌出現症狀有時為時已晚,因此呼籲符合資格女性,每2年接受1次乳房攝影檢查,能夠下降乳癌死亡率41%。
更多NOW健康報導
▸衛福部公布108年10大死因 近3成國人死於癌症
▸網傳口含洋蔥可治口腔潰瘍? 專家打臉「假訊息」
延伸閱讀
-
「菸檳」習慣為口腔癌危險族群!國健署提預防3步驟
癌症新知 / 口腔癌1241國民健康署強調,預防口腔癌3步驟為「拒絕菸檳、定期檢查、及早就醫」,就能遠離口腔癌威脅。 -
早期篩檢助抗肺癌!醫院與國健署合作 籲2類人快檢查
癌症新知 / 肺癌1366為改善肺癌高死亡率的現況,衛福部國健署提出了「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與放射線醫學會、肺癌學會、胸腔重症醫學會、胸腔外科醫學會聯手共同推廣肺癌高危險族群進行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以期提早發現肺癌,有利醫師進一步治療,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 -
關注爸爸的健康!男性患大腸癌機率高 定期篩檢不可少
癌症新知 / 腸癌1342大腸癌在癌症死因當中居高不下,且男性發生大腸癌的機會比女性更高。國人應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檢驗數據較高的民眾,應積極至各大醫療院所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 -
天氣熱、火氣大!慎防心肌梗塞 1習慣恐成高風險族群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4111名40多歲男性日前為了兒子多次深夜未歸,中午時大發雷霆,當下有感覺胸口不舒服,後因吵架過程中受傷而送醫包紮,另檢查還發現心電圖有心肌梗塞典型的ST節上升現象,進一步檢查後,確認是冠狀動脈急性阻塞,所幸急救後撿回一命,阻止一場家庭悲劇。 -
國人脂肪肝問題嚴重!這些不良生活習慣 恐增肝癌風險
癌症新知 / 肝癌1488今(28)日為世界肝炎日,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主題「Bringing hepatitis care closer to you (讓肝炎照護更貼近您)」,國民健康署提健康體位的4大訣竅,呼籲民眾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遠離脂肪肝,向肝癌說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