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求精準用藥,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自費接受基因篩檢,才能研判是否符合「標靶藥物治療」及「免疫細胞療法」。(圖/ingimage)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一旦確診罹癌後,即進入抗癌階段,為求精準用藥,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自費接受基因篩檢,才能研判是否符合「標靶藥物治療」及「免疫細胞療法」,但癌友需自費的金額從4至15萬元不等,財力受限的情況下,個人化精準醫療服務並非適用於每個患者。
恩主公醫院癌症中心顧問醫師陳重華指出,傳統抗癌以化學治療為主,十幾年前標靶藥物治療問世,近幾年免疫細胞療法更成為最新研究趨勢,但在用藥前,都需透過基因檢測解碼,找出致癌的驅動因子,打造個人化癌症醫療。除了藉此找到適合的藥物外,也能了解腫瘤預後狀況及治療是否有效,提供病人更多的治療選擇。基因檢測項目越多,能得知的訊息也就越詳細,在藥物的使用上會更多元,但費用也相對較高昂。
陳重華指出,如果是單一癌症的基因篩檢,例如,肺癌、乳癌,費用約在4萬左右,但如果將全部約400多種致癌症基因都掃過1次,費用則需15萬元。由於基因檢測並不便宜,通常會先了解癌友的經濟能力,例如是否為中低收入戶、租房族,若經濟能力較差,就會先使用健保給付的藥物,盡量少談及必須自費的標靶或是免疫療法,以免造成癌友及其家人困擾。
在治療上,健保署修訂的藥品給付規定,目前共有8種癌別可依據期別等不同條件納入健保給付標靶藥物治療方案,癌友如符合給付條件,務必申請用藥,減輕負擔。
至於免疫細胞療法,費用則更高,陳重華解釋,這是近年新興的醫療技術,取出病人的免疫細胞,加以培養、誘導、活化及擴增數量後,再回輸至病人體內去對抗癌細胞,延長存活期。
更多NOW健康報導
【圖解】免疫力如何保衛身體? 10張圖卡讓你1次搞懂
167家「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1指可查 哪些人符合採檢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