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台灣COVID-19(新冠病毒、武漢肺炎)疫情,開始有防疫單位無法掌握接觸者的狀況。因患者在確診前,可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人潮密集地點,由於接觸人多又難以調查,防疫中心公布行蹤資訊,提供民眾自我確認。一群程式設計師在台灣線上社群「g0v」,推出比對網站,方便確認自己有沒有曾經在相關區域活動。
在「武漢肺炎歷史軌跡比對」中,首先可以看到台灣第32例患者(非法移工)確診行蹤,按照網頁教學,先到「Google Maps時間軸」,如果手機保持定位記錄功能,就能從Google下載記錄檔,再按照步驟上傳到網站比對,就能直接顯示自己有沒有與第32例患者,可能在同時間與同地點接觸過。
▲武漢肺炎歷史軌跡比對查詢結果。(圖/截取自武漢肺炎歷史軌跡比對網站)
其實就算曾經與第32例患者有一定距離接觸,或是擦身而過,都不需要太緊張,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發布中國COVID-19考察報告,在沒有防備狀態下,病毒可以藉由飛沫與汙染物散布,但沒有透過空氣傳播的證據,目前沒有空氣會散布病毒的報告,也就是1公尺外短距離接觸,感染風險非常低。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提出,武漢肺炎有14個典型跡象,包含:發燒(87.9%)、乾咳(67.7%)、疲勞(38.1%)、有痰(33.4%)、呼吸急促(18.6%)、肌肉或關節痛(14.8%)、喉嚨痛(13.9%)、頭痛(13.6%)、發冷(11.4%)、噁心或嘔吐(5%)、鼻塞(4.8%)、腹瀉(3.7%)、咯血(0.9%)、結膜充血(0.8%),如果曾經接觸確診患者或在高風險地區,出現類似症狀必須馬上聯絡防疫單位協助就醫。
同時,報告中指出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不是SARS且與流感相似度不高,是擁有自我特徵的新病毒,目前已知的防範病毒策略,可能難以完全套用武漢病毒傳布。而且人類應該沒有免疫力,因此病毒具有高傳播、某些高風險族群具重大致命後果,會造成龐大的社會與經濟破壞。
報告中也指出,武漢病毒疫情初期被認為動物傳染給人,因為許多患者都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但截至2月25日沒有證據顯示病毒的動物來源。追查疫情早期是某個時間點產生人與人傳遞,導致社區疫情爆發,先從湖北省武漢市開始,跟著大規模人口流動,再擴大到整個省分與其他中國地區。
另一方面,感染武漢肺炎死亡高風險族群,大部分都是60歲以上,同時有慢性疾病患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癌症等。兒童病患人數可能非常少,病情也會比較輕。
延伸閱讀
-
猴痘傳染過度強調同性性行為 專家:恐汙名同志社群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266WHO在說明猴痘傳染途徑時,強調「男男間的性行為」,男同志社群擔憂在HIV以後,再次受到不公平的汙名。 -
長新冠以咳嗽最明顯 呼吸困難、胸痛、胸悶也不在少數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50430多歲的喜劇演員RayRay年初確診Omicron病毒感染,她在FB分享,自己在居家照護期間經歷「吞玻璃」般的嚴重喉嚨痛,在解隔後第1週,開始經歷各界熱議的「長新冠」症候群,如體力明顯下降,倦怠無力等。 -
新冠染疫耳朵嗡嗡響! 耳鼻喉科醫師分析耳鳴致病原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686民眾普遍認為,神經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對此,李宏信醫師則分析,以現在醫學發達,其實只要讓神經點上營養劑,透過增進血液輸送進內耳,使神經因而恢復其功能,耳鳴問題是有辦法解決的。 -
WHO升級猴痘警戒 指揮中心說明整備並提3大預防重點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80世界衛生組織(WHO)在7月23日猴痘被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到7月24日止全球有17000例病例,歐洲與美洲較多。 -
WHO列猴痘國際公衛緊急事件史上首例 我增49國警戒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40國內出現2例猴痘個案,使得國際間更加緊張,國內疫情也略顯緊繃。而WHO秘書長譚德塞則在23日宣布將猴痘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起初有些分歧意見;最後仍拍板定案,將猴痘列入「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此為史上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