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息足跡幫你了解睡眠規律性 別讓社交時差折損健康

2771
陳如頤 報導
社交時差
▲林煜軒醫師說明,長期處於「社交時差」的不規律睡眠作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比睡眠不足來得更明顯。(圖/ingimage)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上班族工作壓力沈重,平日睡眠不足,許多人會利用周末補眠睡到自然醒。不過,有越來越多研究發現,長期處在平日睡得少,假日睡得多的「社交時差」,將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指出,「社交時差」是指忙碌上班族平常因為工作需要早起而睡眠不足,到了周末假日則晚睡晚起的情形。這好比從台灣到泰國曼谷晚了1個小時時差的地區,上班時則又要把「時差」調回台灣的時間。

 

林煜軒說明,長期處於「社交時差」的不規律睡眠作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比睡眠不足來得更明顯。不僅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有關,嚴重還可能增加癌症與精神疾病的風險。

 

2017年美國睡眠醫學會的研究發現,每1小時的「社交時差」將提高11%心血管疾病的罹病風險。而在2019年《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科學期刊也指出,睡眠不足會降低體內的「胰島素敏感性」,導致血糖容易過高,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會。更令人意外的是,周末補眠不但無法恢復原來的精神狀態,還會使胰島素敏感性變得更差。

 

林煜軒表示,要想了解自己的睡眠作息是不容易的,不管是市面上的穿戴式裝置,或是去醫院作睡眠檢查,都很難兼顧精準度與方便性,為此研究團隊研發出APP手機程式「作息足跡」(Rhythm),用以掌握自己睡眠品質及時間,達到平日睡好,假日不要補眠。

 

研究顯示,「作息足跡」記錄28位使用者1個月以來的睡眠作息,睡眠的準確度已提升到90.4%,實際與使用者實際的作息進行驗證,節律一致性也高達87%,優於一般運動手環或手錶。

 

此外,透過視覺化圖表,讓受試者掌握睡眠作息變化,同時增加偵測睡眠時間的彈性機制,來比較周末和周間的作息差異,避免使用者產生社交時差。這項研究成果於2019年5月刊登於醫學資訊頂尖期刊《醫學網路研究期刊》子期刊《MIR mHealth and uHealth》。林煜軒強調,「作息足跡」可以透過量化方式量測周末補眠,是目前市面上穿戴式裝置及睡眠記錄圖表都沒有的功能,可以成為自主睡眠健康管理的好幫手。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