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瓜布肺」成因不明,因症狀也不明,大部分患者確診時都已經到了晚期,肺部嚴重纖維化,且不可逆,即使是昂貴新藥也只能延緩病情進展。國立陽明大學與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合作,透過人類臍帶間質幹細胞治療,不到1個月竟可修復、逆轉病灶。
「菜瓜布肺」的正式名稱為「特發性肺纖維化(IPF)」,診斷率偏低,目前全國確診且治療中的患者僅約500人,主要是民眾輕忽症狀,再者,許多醫師對於「菜瓜布肺」的認知也不夠,進而延誤治療,導致確診時都已經到了晚期,確診後病患平均存活時間一般不超過3年,死亡率偏高。
臨床顯示,「菜瓜布肺」初期症狀不明顯,僅走路會喘、容易胸悶、胸痛,患者常被診斷為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或肺氣腫。而目前健保給付的新藥可讓患者肺部形成新疤痕和變硬,延緩病情惡化,持續治療就能降低4成3死亡風險,但無法恢復肺部功能。
近年來,不少動物實驗發現,人類臍帶間質幹細胞適合異體異種移植,可以治療肝臟、腹膜等纖維化,為了解實際臨床成效,陽明大學醫學系教授傅毓秀與高榮醫師朱國安,以及北榮醫師陳天華、蔡佩君等專家合作,攜手探討治療肺纖維化成效。
研究團隊首先以藥物破壞實驗大白鼠的肺部,造成纖維化,並使結疤組織沉積、肺泡面積減少,之後施以人類臍帶間質幹細胞移植治療,竟能讓纖維化的肺再現肺泡,且劑量越高效果越明顯。
動脈血氧飽和度為評估肺功能好壞的重要指標,正常小鼠約在98%,肺纖維化後降至80%,再接受低劑量幹細胞治療後,動脈血氧飽和度升至85%,如為高劑量,更能達到93%。
以核磁共振造影定量大白鼠肺泡空間,結果顯示,病鼠纖維化的左肺肺泡空間原已顯著減少,但移植高劑量幹細胞後,肺泡空間明顯回復;肺臟組織切片也發現,病鼠左肺肺部細胞浸潤情況獲得明顯改善。
此外,在呼吸急速、氣喘方面,肺部纖維化的小鼠經過治療改善後,與健康小鼠差不多。其中機轉為透過肝細胞移植,先抗發炎,降低纖維母細胞活化,避免病況變糟,再喚醒巨噬細胞修復結疤組織,逐漸恢復肺部空間,進而讓肺泡細胞再生,改善肺部功能。
傅毓秀表示,現階段藥物只能控制肺臟纖維化惡化,但無法有效改善,而人類臍帶間質幹細胞治療動物實驗成效顯著,提供「菜瓜布肺」患者另1個治療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