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咳嗽超過1周,還認為只是感冒嗎?臨床上咳嗽只是1種症狀呈現,但咳嗽原因有很多,許多民眾對於門診該掛哪科醫師還是分不清楚。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胸腔科主任柯政昌呼籲,咳嗽超過1周未改善,建議找胸腔科醫師進一步詳細檢查。
1名案例陳阿嬤主訴咳嗽超過1個月,原以為只是感冒,多次到耳鼻喉科診所,拿了5至6種藥,服用後卻手抖、心跳加快、全身不舒服,轉診到醫院進一步詢問病史及安排胸部X光檢查,發現右上肺有病灶,立刻安排隔離房住院,最後確診為開放性肺結核。
另1名案例林先生主訴咳嗽超過2周,也是自認感冒去2至3間診所看診,吃了藥沒改善,依舊發燒,最後轉診到醫院胸腔科門診安排抽血和胸部X光檢查,結果發現左肺有肺膿瘍,醫師安排住院並給予針劑抗生素,在住院期間檢查出患者有糖尿病,安排飲食衛教及用藥,病人才逐漸康復。
王女士同樣也主訴咳嗽超過1周,且有背痛情形,耳鼻喉科及家醫科診所醫師診斷是感冒及神經痛,但吃了止咳藥、止痛劑、肌肉鬆弛劑及抗生素症狀都無好轉,且疼痛加劇,經轉診到醫院接受胸部X光檢查,才發現肺部有腫塊,醫師安排住院詳細檢查與切片化驗,確診為肺癌合併骨轉移。
柯政昌主任表示,人類呼吸系統以咽喉區分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簡單指鼻、咽、喉;下呼吸道指氣管、支氣管及肺。一般人若出現鼻塞、流鼻水、喉嚨痛,伴有耳鳴不適、頭痛及發燒等上呼吸道症狀,可以先到一般內科、耳鼻喉科或家醫科看診,若有咳嗽、咳痰、咳血、呼吸困難、胸痛伴有發燒現象則是下呼吸道症狀,建議於第一時間找胸腔科醫師看診。
柯政昌主任提醒,若這些症狀經治療仍持續存在且超過1周,最好到大醫院找胸腔科醫師,由醫師診查、評估與安排胸部X光檢查,必要時還可安排肺功能與電腦斷層檢查、才能做出正確的鑑別診斷,以利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儘速恢復健康。
有鑒於近年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大力鼓勵分級醫療及轉診制度,呼籲民眾看病到厝邊診所,若症狀尚未改善或到診所看診超過2次以上,許多基層醫師也會視需要將病人轉診至大醫院檢查與治療,透過轉診,民眾也可優免部分負擔,盼病人依疾病嚴重程度不同,選擇適合的醫療層級,讓醫療資源能最有效運用。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延伸閱讀
-
不菸不酒肺部有陰影 家庭主婦經檢查發現肺癌第2期
癌症新知 / 肺癌1311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高尚志表示,最可怕的癌症就是肺癌,高居癌症死亡率之首,不僅初期病症不明顯,胸部的肋骨、心臟、大血管、肺臟、肝臟等器官都容易遮住病灶。若以傳統胸部X光作為篩檢工具,很難發現直徑1公分以下的小結節,往往確診都已經是中後期,治療難度增加,致死率也跟著上升。 -
氣喘藥物搭配維生素D 可望降低幼童發作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92柯延昆醫師解釋,氣喘就是過敏的症狀,當呼吸道接觸過敏物質,包括塵蟎、灰塵、冷空氣等,很可能引起發炎反應,導致呼吸道黏膜腫脹與分泌物增加,維生素D能夠舒緩發炎反應,另一方面來看,也就能降低氣喘相關風險。 -
肺癌標靶治療拚5年存活率 癌友可放心接受治療
癌症新知 / 肺癌1280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張基晟主任表示,有基因突變的患者都建議吃標靶藥物治療肺癌,差別在於患者身上可使用多久的標靶藥物,因為標靶治療一段時間後都會產生抗藥性,導致癌症惡化,若能提前預測抗藥性發生時間,適當搭配治療組合,有助延長惡化時間、減少腦部轉移的發生,並增加生活品質。 -
肺癌危險因子不只是吸菸 炒菜油煙也榜上有名
癌症新知 / 肺癌1406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表示,台灣研究發現,肺癌患者中不吸菸者大於吸菸者的比例占53%;我國女性罹患肺腺癌者,有90%沒有吸菸行為,男性亦有40%不吸菸,足證明肺癌除卻吸菸的行為之外,不吸菸的族群依舊不能免除肺癌的襲擊,顯示在抽菸率持續下降的今天,除了吸菸、肺癌家族病史之外,環境因子是現代人生活中下1個無聲殺手,如:二手菸、廚房油煙、交通廢氣、致癌工作環境(重金屬、輻射、石綿接觸等)。 -
孩子咳嗽非藥不可? 專家提供用藥與非藥物緩解指南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1569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師陳品君表示,大多數普通感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種輕微且會慢慢康復的疾病,嬰幼兒如果感冒,症狀通常在第2至3天達到高峰,10至14天內會逐漸改善,至於年齡較大的兒童和青少年,由於免疫力較強,症狀會在5到7天內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