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不痛竟是癌! 小腸重造膀胱來救命

3968
【NOW健康 黃于庭/台北報導】
游智欽醫師看診
▲游智欽提醒,若是無痛性血尿,就必須多加留意並找醫師做檢查,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攝影/范宇宏)

身體硬朗的楊老伯今(107)年72歲,去年3月開始出現肉眼可見的血尿,前往醫院求診,透過膀胱鏡檢查發現膀胱腫瘤,經內視鏡刮除腫瘤後,確診為侵犯性膀胱癌;治療過程中,使用第4代達文西機械手臂為楊老伯執行膀胱根除術後,再截取一部份小腸重新塑型為新膀胱,楊老伯在術後第2天即可下床活動,2周後便順利出院,日後僅需加強排尿訓練、定期追蹤。

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謝政興醫師指出,膀胱位於人體下腹部中央,有儲存、排空尿液的功能,大部份的膀胱癌是因泌尿上皮層長出惡性腫瘤,男性發生機率是女性的4倍,抽菸者發生機率同為不抽菸者的4倍,其它如喝到含有砷的水,或經常接觸染劑、橡膠、皮革、鋁等物質的人都會增加罹癌風險。

謝政興說明,膀胱癌的表現主要為無痛性血尿,必須透過膀胱鏡診斷,若癌細胞未侵襲肌肉層即為「表淺性膀胱癌」,只需刮除腫瘤、灌藥治療、定期追蹤即可;若是侵犯到肌肉層的「侵犯性膀胱癌」,則需以根除性膀胱切除手術為標準治療方式。

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游智欽進一步補充,根除性膀胱切除手術指的是將膀胱、攝護腺或子宮完全切除,及骨盆腔淋巴清除的根除治療。放療合併化療也是治療選項之一,這種方式雖能保留原有膀胱,但患者卻須面臨膀胱功能變差的問題,且日後約有30%的病人仍須接受根除性膀胱切除手術,這時手術較困難,風險也更高。

謝政興與游智欽聯手將楊老伯的膀胱根除後,合併原位新膀胱重建術,堪稱泌尿科最困難的手術,是將一段約60公分的小腸塑型成球狀,與輸尿管相接,成為人工新膀胱,手術後,病人要透過腹壓訓練練習排空膀胱,雖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排尿,但容易產生失禁、排不乾淨的情況,因此有些患者必須學習自行導尿。

游智欽指出,傳統開腹的手術方式由於時間長、出血量多、傷口大(約15到20公分)、復原時間長、多併發症等缺點,通常會降低病人的手術意願,導致多數病人選擇復發率較高的放、化療。不過,在達文西機械手臂的輔助下,上述缺點皆得以改善,傷口更可縮小至最長6公分,大幅增加病人的手術意願。

游智欽提醒,尿路結石、膀胱發炎都有可能造成血尿,但一般血尿都常伴隨其他不適感,若是無痛性血尿,就必須多加留意並找醫師做檢查,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此外,原位新膀胱重建術並非適用所有病人,治療方針的抉擇必須與泌尿科醫師詳加討論後再決定。
 

以小腸重建的新膀胱。(圖/游智欽提供)
 

▲圖說:以小腸重建的新膀胱。(圖/游智欽提供)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