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隱形殺手 小心胎兒母體輸血症

3072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
低體溫療法
▲新生兒如果發生缺血缺氧性腦病變,可能危及性命,即使存活也可能留下嚴重後遺症,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低體溫治療。(圖/台北榮總提供)

新生兒的喜悅,完全被「胎兒母體輸血症」嚇壞了!一名剛出生的女嬰,膚色雪白,活動力很差,且呼吸微弱,情況非常危急。轉至台北榮總急救插管後,送進加護病房,檢查發現是嚴重貧血、低血壓,合併休克,而原因竟然是還在媽媽肚子裡時,血液倒輸回母體內。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曹珮真指出,胎兒母體輸血症又稱為「胎兒母體出血症」,主要是指胎兒的血液倒輸回母體內,在懷孕過程中或生產前都有可能發生。

臨床顯示,當胎兒倒輸回母體血量較大,或是在短時間內發生,就會危及胎兒或新生兒。如果胎兒母體輸血量達80毫升以上,雖然差不多僅1小瓶養樂多的血液,但死亡率高達6成。

曹珮真說,目前醫學文獻所知,母親懷孕時,如果遭受外力撞擊或受創、多胞胎、臍繞頸、低出生體重等,均為胎兒母體輸血症的可能危險因子,不過,大部分則是原因不明。小女嬰的母親於懷孕及生產過程中無重大異常,也未發生明顯大量的失血情形,但出生後,卻出現極重度貧血與休克,醫療團隊強烈懷疑與胎兒母體輸血症有關。

由於嚴重貧血,全身血液灌流嚴重不足,可能產生缺血缺氧性腦病變,立即轉至新生兒加護病房,並安排低體溫治療,使用降溫毯或頭罩,將體溫穩定維持在33至34℃,持續72小時。曹珮真指出,新生兒如果發生缺血缺氧性腦病變,可能危及性命,即使存活下來,也可能留下嚴重的神經功能缺損後遺症,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低體溫治療。

在北榮新生兒照護團隊的細心照顧下,低溫3天後,小女嬰漸漸回復到正常體溫,活力與反應也漸漸恢復。出生後第7天成功拔管,整體活動力、肌張力與經口進食能力均獲得改善,可以正常呼吸進食。

目前小女嬰已1歲10個月,個性活潑好動,不論說話、走路或是學習能力,都與同年齡小朋友差不多,目前仍持續回診,追蹤復健中。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