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購買巧克力前 消基會:認清可可脂含量

2367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
消基會
▲食藥署已經訂定巧克力標示規定,消基會抽查市售巧克力,一件可可脂含量不符規定,監督業者落實標示規定。(攝影/陳如頤)

巧克力原產於中南美洲,16世紀初,經探險家帶回西班牙,逐漸傳遍整個歐洲,慢慢盛行至全世界。數百年來,演變出各式口味,香濃滋味擄獲各年齡層,而且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有益身體健康。但除了適度攝取之外,也要注意添加物,近來越來越流行黑巧克力,但你知道其中的成分比例嗎?

不同品牌或種類的巧克力,吃起來感覺差異很大,有些並無所謂的巧克力香氣和滑順感,因為基於成本、製造和保存的考量,會使用植物油脂取代高單價的可可脂,但這些植物油脂並沒有可可脂中的抗氧化效果,只是提供脂肪和熱量。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已於2017年1月1日正式實施《巧克力之品名及標示規定》,針對「不含內餡之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及白巧克力」進行規範,明文規定可可脂含量,特別是植物油的含量大於5%做成巧克力,就不能以「巧克力」為品名,須標示為「○○代可可脂巧克力」,以避免消費者產生誤解。

依據食藥署的規定,凡是標示「黑巧克力」,可可脂含量須大於18%以上;白巧克力可可脂含量更要高達20%以上;其他若以「牛奶巧克力」和「巧克力」為品名標示者,也須含有可可脂。

消基會特別針對市面上不含餡的「巧克力」進行測試,督促是否落實標示規定,作為消費者的選購指南。2017年10月底至12月中,於台北市及新北市的連鎖超市、量販店及便利商店等地購買不含內餡的巧克力產品,共計採得15件樣品,其中1件樣品不符合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規定。

選購巧克力時,最好先檢視標示,若品名為「○○代可可脂巧克力」,表示巧克力中的植物油至少5%以上;若標示「本產品可可脂中有添加植物油」,代表該產品的可可脂可能會較低。最重要的還有檢視「內容物成分」,成分中若有氫化棕櫚仁油,其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可能較高,應儘量避免;成分中的「可可膏(漿)」、「可可脂」和「可可粉」寫在較前,通常巧克力的純度會高些。

建議優先購買有取得標示「公平交易」、「雨林聯盟」、「UTZ」等組織認證,協助落實綠色消費。另外,開封後最好儘快吃完,因為空氣會加速可可脂的氧化;台灣夏季炎熱,可視情況將巧克力密封儲存於冰箱以避免融化。食用前若發現表層有淺白或灰色粉末,是因為巧克力在短時間經歷劇烈升溫或潮濕產生的變化,外觀和口感變差,還是可以食用。從冰箱拿出的巧克力,應先恢復至室溫再打開包裝,口感較佳。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