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超過30歲生育 下一代思覺失調症風險增

5080
【NOW健康 林芊聿/台北報導】
晚婚
▲台灣晚婚晚孕已成趨勢,許多都知道高齡產婦風險高,寶寶罹患唐氏症機率也較高,事實上,老男人當爸爸也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圖/ingimage)

台灣晚婚晚孕已成趨勢,許多人都知道高齡產婦風險高,寶寶罹患唐氏症機率也較高,事實上,老男人當爸爸也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臺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發現,男性在父親生育第1胎時的年齡越大,則孩子受到精神病多基因遺傳風險就越高。

中華民國內政部資料顯示,近20幾年來男女生育年齡越來越晚,以女性為例,民國80年平均生育年齡為27.2歲,90年是28.2歲,到了106年則明顯提高至32歲。至於男性平均生育年齡從民國80年30.3歲,至90年為32.1歲,到了106年則增加至34.5歲。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為堅教授指出,大家都知道母親生育年齡過高,恐增加小孩罹患先天性疾病的風險,日後乳癌罹患率也較高。不過,越來越多研究則觀察到,父親生育年齡過高,小孩得到精神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根據1項整合性分析研究發現,父親生育年齡如超過30歲,孩子患有思覺失調症風險顯著上升。與生育年齡在25至29歲相較,生育年齡如在30到34歲,則下一代罹病風險增加6%;如果生育年齡超過50歲,則增加66%罹病風險。

陳為堅教授分析,原因可能有2種:(一)為男性的精子不斷進行減數分裂,過程中恐出現突變發生,隨著年齡增加,累積的突變數目也越來越多,以致增加子代罹病風險。全基因體定序研究證實,男性生育年齡增加1歲,小孩帶有來自父親的突變增加2個。(二)為較晚生育小孩的男性可能帶有某些特質,就有研究發現,特質可能跟子代健康有關,第1胎生育年齡越晚,則精神疾病遺傳風險愈高。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中國醫大公共衛生學院王世亨助理教授組成跨國研究團隊,其中一系列研究重點就在探討父親生育年齡與子代精神病風險的關係。最新研究利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莊明哲院士與台大醫院胡海國醫師在台灣收集3千個思覺失調症家庭資料,結果發現,父親生育年齡過高者,則孩子罹患早發型精神病風險明顯較高,年齡每增加10歲,則子代早發風險提高30%。

基於個人生涯規畫、經濟考量,國人平均結婚年齡越來越晚,生兒育女時間當然也跟著變晚,陳為堅教授提醒,為了避免下一代身心健康受到影響,想要有孩子的人還是得趁早準備。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