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出遊「藥」注意!必備健康百寶箱

909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趁著春節寒假期間出國旅遊的人很多,但是旅途中會發生的突發狀況往往是難以預知的,為了避免過程中因為身體不適、生病而掃了遊興,除了瞭解旅遊行程之外,在出發前應做好萬全準備,否則一趟精心策劃的旅行,可能會因為忘了一個小環節而不能盡興!

  亞東醫院藥劑部王怡茹藥師表示,在出遊前,可針對要前往國家或目的地的氣候、飲食習慣、地理與社會環境先做好功課。此外,本身是否有在長期服用慢性病藥物、是否有暈車、暈船等病史等等情形,都必須列入計畫的一部分。當行程中發生輕微症狀,或是旅遊當地就醫便利性不佳,這時自備藥就可以派上用場,使旅行興致不致大打折扣。

  旅行用自備醫藥包以小巧、方便隨身攜帶為最適當,大致上可選擇的藥物類型有:止暈藥、感冒藥、腸胃藥、外用藥等。止暈藥可預防需要長途飛行或搭乘交通工具所引起的頭暈,其中抗組織胺劑(Antihistamine)是常見成分,能減低內耳前庭器官的敏感度,亦具鎮靜效果,有時可充當安眠藥物,但此作用對某些人在旅遊時會造成昏睡的副作用。市面上多為複方口服劑型,如加入維他命B6或咖啡因以加強止吐效果並減低副作用。東良菪鹼(Scopolamine)為抑制嘔吐中樞的副交感神經拮抗劑,市面上有口服與貼片劑型,副作用是口乾、視力模糊與思睡,有攝護腺肥大、青光眼或習慣性便秘的病人應避免使用。提醒有暈車暈船習慣的人,口服藥品最好在搭乘交通工具前一個小時就要服用;貼片藥品則要提早至四個小時前使用才有效果。

  當旅途勞累時,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會跟著降低,一不小心就得到了感冒、發燒、腹瀉等「旅行病」,可選擇之感冒症狀解除藥物用途分為解熱鎮痛劑(如acetaminophen,常見商品名為普拿疼)、緩解鼻塞及流鼻水的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物等。綜合感冒藥多屬於指示藥,不用處方即可購買,但仍建議需經藥師或醫師指導才服用。腸胃藥方面,如胃痛、胸口悶及噁心,可用制酸劑中和胃酸,成分多為鎂鹽、鋁鹽等,液體狀的胃乳,效果最快,錠劑效果較慢,最好嚼碎後吞服。若腹部絞痛可服用抗痙攣藥(如:Hyoscine, Buscopan)來改善。有輕微消化不良或胃腸脹氣問題可藉消脹藥(如:Dimethicone, Gascon)來解除,此外,含消化酵素與乳酸菌的健胃整腸藥(如:Bioformin)能消滅腸道壞菌,促進碳水化合物及澱粉分解,除了幫助消化外,也適用於緩解輕微便秘及腹瀉。

  腹瀉及便秘也是旅行中常見的腸道問題,腹瀉最重要的治療是補充水分及電解質,止瀉劑能暫時解除輕、中度的急性腹瀉,如吸附劑(如高嶺土、矽酸鋁)可在腸道吸附水分、細菌與毒素,但因同時也會吸附其他物質,與其他口服藥需隔開至少兩小時,以減少交互作用。Loperamine(Imodium®)或征露丸能減緩腸胃蠕動,增加水分電解質吸收,兩歲以下不宜服用,以免影響腸胃功能。暮帝納斯(Bismuth subsalicylate)抑制小腸分泌,具收斂殺菌效果,常作為輔助治療,服用後糞便會成灰黑色,對aspirin過敏者不建議使用。如果使用止瀉劑48小時後症狀持續且伴有發燒、脫水等現象,應馬上就醫。

  緩瀉劑(如:化鎂錠、甘油栓劑、浣腸等)能促進腸排空,軟化糞便,多用於短期便秘,當排便恢復規則時則可停藥,如有血便或嚴重腹痛等現象則需停用。

  如有睡眠障礙者,可事先請醫師開些助眠藥需要時使用以克服時差造成的失眠,使用助眠藥物後若出現短期記憶喪失,認知改變,幻覺或行為異常,自殺意念增加等非預期性行為,且失眠情況仍未解除,應做進一步評估。

  如為慢性病患者,若是出國超過兩個月以上可以憑機票影本先行領取最多兩個月的藥量,以避免出國就醫的不便,重要的是讓同行的朋友或家人隨時知道藥物放置的地方,以及發生緊急狀況時的處理方式。可攜帶藥袋或病歷資料,以方便緊急就醫時能迅速掌握病況。

  旅行常備藥品可依個人需要增減,服用方法則依醫師或藥師指示,另外也請保留藥品的外盒或說明書,若不慎忘記了,則可依說明服用,假如身體極度不適,迅速就醫仍是最好辦法。王怡茹藥師建議所有即將出國旅遊的人,出發前四週依個人健康情況與旅遊行程,找醫師作健康諮詢以及必要的檢驗,如有需要可施打預防性的疫苗或使用抗生素讓旅程更加盡善盡美,「乘興而遊,盡興而歸」!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