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疼痛誤為吃壞肚子?!小心罹患膽結石

839
【NOW健康 張舜燕/台中報導】

  日前一名婦女吃了炸雞塊、烤肉後,覺得肚子不舒服,疼痛、胃悶、想吐,以為是吃壞肚子,自行到藥房買了胃腸藥,但未見改善,反而全身無力、噁心、嘔吐,只好到醫院接受胃鏡檢查,並沒有發現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腸胃方面的疾病,反而是經過超音波檢查,才發現其膽囊充滿許多細小結石、且膽囊腫脹、壁厚及周圍積水,醫師先給予症狀治療,並建議以外科腹腔鏡手術處理膽囊及結石,避免症狀反覆發生及併發症的出現。

  一般來說,膽結石的症狀常以上腹及右上腹疼痛來表現,但也有少部份人會出現如噁心、嘔吐、胃悶、腹脹、消化不良、發燒等症狀。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周德敖表示,這位婦女出現的是非典型膽結石的症狀,不是以上腹部劇烈疼痛來表現,但是經超音波檢查後証實病人確實有膽結石及發炎,患者因此出現對脂肪性食物耐受性不良,而導致以上的症狀。一般而言,膽結石的病人約有六至九成都會呈現上腹或右上腹疼痛的症狀,不過,就此認為膽結石就一定會疼痛,也並不盡然。

  大部份膽結石的病人、約80%左右是未具有任何臨床症狀,也不會有身體上不適的感覺,像是此類病人本身並不知道有膽結石,因此也不需要做任何治療。但是此位婦女出現的是消化不良、伴有噁心、嘔吐、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反而一般最常見的上腹疼痛並不明顯,我們不能因為症狀輕微,而忽略了疾病的存在,進而導致嚴重的情形出現,一發不可收拾。

  如果民眾未有上腹疼痛,卻出現像此位婦女一樣的症狀,最好還是去看一下腸胃科醫師。因為有症狀的膽結石,五年內再次出現症狀的機率非常高,而且會反反覆覆,如果你是一位經常出國的人,對你來說,也是一種危險,有時膽結石也可能落入總膽管,變成總膽管結石而導致阻塞、胰臟炎、黃疸、感染、敗血症、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周德敖指出,膽結石真正形成的原因還不是非常的清楚。膽結石病人,一般來說還是以女性居多,是男性的2.5倍,尤其所謂的4F:女性(Female)、肥胖(Fatty)、四十歲(Forty)和多產婦(Fertility)為其危險因子。然而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年齡、遺傳、感染、解剖構造上的異常、全靜脈營養、腸道手術等等,也都與膽結石的成因有所關聯。至於膽結石的成份,一般大約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鈣結石以及混合結石等三種,但不管何種類的結石,只要出現有症狀,原則上還是需要以外科手術處置。現在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歩,過去大家所擔心的傷口大,嚴重的術後疼痛,住院時間久。目前因為微創手術的出現,治療膽結石上獲得了革命性的改變,與傳統手術比較,微創手術優點多,如疼痛少、美觀、恢復快、住院時間短、併發症少、僅在腹部開三個小小的傷口,現在甚至於進歩到單一傷口的膽囊微創切除手術,傷口從肚臍進入,等癒合後身上幾乎看不到傷口。

  其實許多人最擔心的還是變成「沒膽」的人以後,沒有了膽汁,覺得對於消化吸收上會有問題,身體會變差,抵抗力變弱,因而忌諱求醫,更不願意接受開刀治療,其實這些都是多慮的,是認知上的錯誤,膽汁是由肝臟分泌(非由膽囊),膽囊的功能只是儲存膽汁、濃縮膽汁、進而幫助消化食物如脂肪、蛋白質類,因此「沒膽」之後建議飲食多吃清淡,少量多餐,少吃肉類及油炸等高脂肪性食物、不要暴飲暴食,這樣就可以降低腸胃症狀的發生。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