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過去很多人喜歡測量骨密度,以致骨密度檢查浮濫,造成很多年輕人因為骨密度值較低,就開始服藥,其實他們除了骨密度值較低外,沒有太多其他骨折風險,可以不必急於治療。
台大醫院蔡克嵩副院長表示,有了WHO為台灣量身打造的骨折風險評估計算公式FRAX TAIWAN之後,可以透過FRAX的使用,澄清民眾對骨質疏鬆症的迷惘。例如「40歲的人,有90歲的骨頭」這樣的陳述,將不再存在。因為在骨密度、性別、身高、體重等骨折風險因素都相同的條件下,40歲與90歲的女性,骨折風險相差10到20倍。此外,以FRAX計算骨折風險,並不一定需要骨密度檢查,利用骨密度以外的11種資料,若得到的10年骨折風險很低,即使骨密度不好,也不影響結論,即可不必浪費時間與金錢測量骨密度。
反之,若沒測骨密度前所計算出來的10年骨折風險很高,即不用再測骨密度,可直接治療。只有在10年骨折風險居中,難以斷定的病人才需要測骨密度協助臨床決定。至於10年骨折風險要多高才應該用藥物治療,取決於國家健保政策、自費醫療時個人的財務狀況等因素,這部分尚有待健保局、醫藥界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協商而定。
父親節快到了,為人子女別忘也上網利用WHO的FRAX系統(網址:http://www.sheffield.ac.uk/FRAX/tool.jsp?lang=en),為老爸精算骨折風險。骨質疏鬆性骨折最常發生的部位是脊椎骨(龍骨)、髖部(大腿骨上端)、前臂(近手碗處),骨折的原因主要是骨質疏鬆和跌倒,跌倒常發生的地點是在家裏浴廁、床頭以及路邊。除了骨骼保健外,打造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預防跌倒也是非常重要的保健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