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引起腦中風 支架治療做好預防

1371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國人的腦中風約有五分之一是頸動脈狹窄引起,其實可以靠積極性治療而達到良好預防中風的效果。一名78歲黃先生,某日突然感覺右上肢無力,並且講不出話來,症狀持續幾分鐘後才慢慢回復,到醫院求診隨即住院接受詳細檢查,赫然發現雙側腦部有幾處舊的中風病灶,無新的中風病灶,血管攝影檢查發現左頸動脈分叉處因為硬化導致嚴重狹窄及腦血流受阻,而且動脈硬化斑塊還會破裂剝離,導致遠端血管阻塞而造成缺血性中風。

  成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致遠表示,由於患者缺血性中風位置剛好左總頸動脈、內頸動脈及外頸動脈的交接處,風險甚高,經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放術將血管整形重塑後,黃先生現在完全回復正常作息。

  頸動脈狹窄是造成缺血性腦中風的重要原因,內頸動脈狹窄的病患臨床上表現症狀很多,有些病患可能毫無症狀而由醫師進行檢查發現,有的病患會以暫時或永久的單側目盲來表現,甚至有的病患會出現暫時性或永久的缺血性腦中風。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網站資訊顯示,抽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是頸動脈狹窄或中風危險因子。若頸動脈狹窄程度在50%以下,還算可以接受,狹窄程度在50%以上可能就會開始出現一些症狀,若狹窄程度超過70%,中風機率大大增加。治療頸動脈狹窄藥物以抗血小板藥物為主,像阿斯匹靈等。但病患若有嚴重頸動脈狹窄,只靠藥物的治療,而不做積極性的治療,包括支架置放或外科手術,兩年內的中風危險性有26%,而經過這樣積極性的治療,中風的危險性會大幅降低到9%。

  美國聯邦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於2004年核准頸動脈支架上市,頸動脈支架乃是用於防止負責腦部血液輸送的頸動脈過度狹窄導致血流阻塞。黃致遠表示,頸動脈支架手術健保有給付,這種手術就像心臟支架一樣,由大腿內側股動脈穿刺,手術後預防腦中風的效果達9成,只要局部麻醉就可完成,全程大約1個小時手術時間,住院天數也是傳統手術的一半,頸動脈支架置放術的風險約為2%。

  男性超過五十歲、女性停經後,或是家族中有相關病史、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的民眾,都是頸動脈狹窄的高危險群,要時時留意自身的健康狀況,當單側或雙側肢體開始出現無力或麻痺時,應儘速就醫。平常應該要養成定期量測血壓、定時運動及少油、少鹽的飲食習慣,以降低血脂肪值,且要避免菸、酒沾身,定期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則更是不能少,以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