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在排便或搬重物時,腹股溝處有鼓鼓漲漲的不適感,這可能是得了疝氣,俗稱「脫腸」,西洋流行音樂天后瑪丹娜也曾因為疝氣而接受手術治療。根據統計,台灣地區每年約有2到4萬人受疝氣之苦!最新的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可以不需「開腸剖肚」,利用微創手術只需三個0.5到1公分的小傷口,就能在腹部內進行腹股溝疝氣的修補,再鋪上人工網膜,加強腹壁的強度,徹底解決疝氣問題。因為傷口小且術後以美容膠固定,不僅傷口美觀及復原快速,也大幅降低術後疼痛感。
今年53歲的黃先生,從當兵時代開始,就發現自己患有腹股溝疝氣的症狀,腸子不時掉在陰囊中,右側陰囊時常腫大如芒果,只要打個噴嚏,或是肚子用力,疝氣就會發作,起初不痛不癢,只要用手一推,就可以把腸子推回肚子裡,因此黃先生一點也不以為意。
有一天,黃先生開始發現事情不妙,掉入陰囊內的腸子推不回去,不僅陰囊撐得硬梆梆的,還會疼得冷汗直冒。雙和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吳佳璋說,該病患之疝氣已經成為「嵌頓性疝氣」,腸子卡在陰囊裡,若是不及時進行疝氣修補手術將腸子復位,將導致腸扭轉、壞死,嚴重者會引發腹膜炎危及生命。
還有一名72歲的鄭老先生,深受復發性疝氣之苦,他曾經歷過四次傳統開腹疝氣修補手術,仍無法徹底解決他的問題。反反覆覆下,鄭老先生的肚子上有四道大傷口,右邊開了三次、左邊開了一次,肚子上面有著橫七豎八的傷口,疝氣卻依舊存在,且開始出現疼痛、便秘等症狀。
吳佳璋醫師說,在利用腹腔鏡為鄭老先生進行手術時發現,原來是鄭老先生的病灶位置非常特別,傳統的疝氣手術傷口所進入的位置,並無法看到疝氣的缺口,但在腹腔鏡的視野下,此疝氣缺口卻可清楚的呈現,在經歷40分鐘的手術治療後,鄭老先生多年來的「不可見的洞口」,終於被順利縫合。
腹股溝疝氣好發於小孩與中老年人,小孩是因先天腹股溝管內環未閉合,導致腸子滑落到陰囊裡,而老人則易因腹壁強度變弱或慢性腹壓增加,成為後天型疝氣。疝氣以男性居多,50歲以上的男人是高危險群。疝氣的診斷並不困難,有經驗的醫師只要用眼睛觀察、用手觸診就可以確定診斷,腹股溝處會腫塊凸出狀,站立時尤其明顯。當腸子掉至陰囊時會造成左右陰囊大小不對稱。
吳佳璋醫師強調,成人一旦發生腹股溝疝氣,不會自己閉合,只能用手術的方式治療。腹腔鏡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是利用腹腔鏡從腹壁內側進行疝氣修補再鋪上人工網膜,腹壁上只有幾點小傷口,也別於傳統手術的大傷口,大幅降低了術後的疼痛感也讓患者可提早恢復正常生活。
延伸閱讀
-
建築工「該邊」腫起來!會痛才就醫 檢查發現竟是疝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96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俊銘指出,因人體老化,腹股溝底部腹壁變得薄弱,再加上肥胖、久站、慢性便秘、長期咳嗽、突然提重物等動作,都會使腹內壓力增加,增加腹股溝疝氣發生的風險。 -
新手爸媽注意!新生兒常見6症狀 及早介入治療預後佳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549新手父母們迎接新生兒的喜悅後,要面對的就是寶寶的健康與照顧。自寶寶出生後,有許多問題常困擾家長,有些症狀或身體狀況,只要稍微花點心思就能察覺。 -
胃鏡與腹腔鏡雙鏡除腫瘤 完整保留胃功能且術後恢復快
癌症新知 / 胃癌1840由於家屬曾聽鄰居轉述胃部手術後恐產生嚴重脹氣,影響後續喝水、進食,起初患者也擔心術後會發生同樣併發症,所幸醫療團隊採用胃鏡及3D腹腔鏡同步協作進行微創手術,不但術後當天就順利排氣並下床行走,術後第2天就恢復正常飲水進食,並在術後4天順利出院。 -
搬重物、肥胖當心「脫腸」 嵌頓性疝氣腸子壞死恐要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746疝氣就是俗稱的「脫腸」,是當部分內臟(最多是小腸)經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常發生在鼠蹊部上方、肚臍、腹部等部位。依照發生部位而有不同的名稱,如臍疝氣等;其中又以鼠蹊部的腹股溝疝氣最為常見,約占所有疝氣中的9成。 -
疝氣非男性專利! 婦人左側鼠蹊長年疼痛術後不必隱忍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104嘉義長庚醫院小兒外科主任王世憲表示,大多數民眾都知道疝氣,男性發生比率較高,女性則相對比較少見,僅約男性8分之1至10分之1,個案因腹股溝管出生時未閉合,導致腸子掉落,從小就會感到下腹部不舒服,嚴重會引發疼痛,都靠平躺等方法舒緩,直到成年才就醫治療,幸好沒有發生重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