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食物易腐敗 遵守五「要」避免食物中毒

619
【NOW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天氣炎熱,食物容易腐敗,稍微不注意飲食衛生,就可能食物中毒!衛生署調查發現,98年第二季(4至6月)總共發生了82件食品中毒案件,1609人發病上吐下瀉,出現食物中毒症狀。

  食物中毒發生地點則以營業場所最多,占了四成左右,其次是大量製作團體餐飲的學校(兩成四)、自宅(16%),這些都是最常發生鼠~中毒事件的場所。

  至於在感染菌類方面,送驗檢體被檢出的病因物質,以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病原性大腸桿菌為前三名。一旦吃了被這些病菌污染的食物,就會食物中毒。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統計發現,每年5月至10月是食品中毒的高峰期,高溫多濕的環境十分適合各種微生物繁殖,食品也容易腐敗,稍有不慎,就會發生食品中毒,必須特別注意食品的處理與保存。

  為維護國人的食品衛生安全,衛生署再次提醒民眾,落實「五要」原則。首先「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都需徹底洗淨,有傷口要先包紮。另外,食材「要」新鮮衛生,用水也必須乾淨無虞。

  值得注意的是,生食熟食應該「要」分開,用不同器具處理生熟食,避免交互污染。蒸煮食物時,「要」徹底加熱,因為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保存溫度「要」注意,低於7℃才能抑制細菌生長,室溫不宜放置過久。

  衛生署強調,炎炎夏日為食品中毒高峰期,平時應遵守「五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分開、要徹底加熱、要注意保存溫度,才不會食物中毒。

  一旦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民眾應迅速就醫,並保留剩餘食品及患者嘔吐物或排泄物,以利追查中毒原因,同時通知衛生單位進行調查。

  醫療院所如發現食品中毒病患,應於24小時內通知衛生單位處理。衛生署則會針對中毒人數較多的案件,展開流行病學調查,以查明中毒原因,協助地方政府指導改善。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