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一直是台灣人的國病,據統計肝癌患者中大約有75%是B型肝炎所引起,而台灣又是全世界B型肝炎帶原率最高的地方,因此保肝、治肝的保健食品相繼出現,但究竟對B肝的治療真的有意義、夠安全嗎?
宏恩綜合醫院藥劑科主任吳奕璋表示,市面上許多保健食品多號稱具有降低肝指數的功效,但是無法作為B肝治療用藥,且對B肝患者來說,即使肝功能恢復正常,也不代表肝臟真的沒問題,反而還可能增加肝臟負擔。
另外,雖然高療效B肝藥物不斷問世,但有些藥物的副作用仍有基因毒性、甚至致癌性等問題,而停藥也可能引起病毒量大增,造成急性肝炎的風險。目前美國至少已有兩種新型的高藥效口服B肝藥物,已被列為安全級數高的「懷孕B級」藥物,吳奕璋提醒,B肝治療仍應注意副作用及安全性問題,若計畫生育的男女患者,「懷孕B級」藥物是較理想的治療選擇。
除了針劑型干擾素外,另一類口服的第一線抗病毒藥物包括干安能、貝樂克及喜必福,主要是抑制病毒複製,需長期治療,一般不建議患者中途停藥,以免引發急性肝炎。吳奕璋說明,現在臨床上使用的口服抗病毒藥物都有不錯的抗病毒成效,而停藥指標,也就是e抗原陰轉率越高,達成停藥目標的可能性越高,以目前B肝藥物來說,在治療第二年的陰轉率都能提高至3成左右,當中新式藥物喜必福和貝樂克的陰轉率就分別高達37%和31%。
此外,吳奕璋提醒,就算是健保病患也需注意「自費藥價」問題,才能避免中途被迫停藥的困境。全台目前約有300萬人屬於B肝帶原者,而B肝的治療何時才能治癒達到停藥目標是所有患者最關切的問題,不過許多患者在健保給付一年半之後,仍需自費持續治療才能達到停藥目標,但每月藥費從3千到6千元不等,讓許多患者為之卻步,因此在選擇治療藥物前,藥物成效與經濟負擔能力都應納入考量,並與主治醫師詳細溝通將來可能發生「自費藥價」的問題,減低日後治療的困難度。
再次提醒B肝患者應尋求專業醫師的諮詢,給予正確治療用藥,並定期檢測病毒量,才是保肝的不二法門,如果誤信偏方,不但延誤治療黃金期,還可能增加肝臟負擔,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