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者自殺可能性 為非失業者2至3倍

978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失業造成壓力過大,影響身心導致憂鬱症上身,甚至有自殺傾向,近來醫院精神科門診即發現,因為失業造成精神問題,前來就診人數有增加趨勢。根據研究報導指出,失業者的自殺可能性是非失業者的2至3倍,所以不得不慎。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潘怡如表示,近來門診發現,因失業壓力感到憂鬱的人約佔門診的20%,其中,與工作壓力或擔心被裁員的則高達30%-50%。特別的是,除了就業年齡的人受影響外,其中也有許多是家庭主婦和退休人士,因為擔心自己的退休金不夠用,或憂慮家人失業,而希望能二度就業。

  在臨床上發現,家中一人失業,除了對當事人身心、經濟上的影響外,也會影響到全家人,甚至會造成人際和家庭關係惡化,往往以憂鬱、焦慮或是酗酒問題表現出來,當警覺到症狀時,又擔憂醫療花費,而延遲就診,造成更大的問題。

  失業壓力和精神疾病有關,根據精神科醫學期刊指出,失業者的自殺可能性是非失業者的2-3倍,且失業率與其後數年間的自殺率呈正相關,在1997-1998年金融危機中,許多亞洲國家的自殺率升高也被認為和失業率升高最有關係。

  潘怡如表示,當周遭的人出現下列症狀時,就應當特別留意,避免症狀、情緒的持續累積,包括易怒或情緒緊張,與人的關係惡化。胃口改變,大幅度體重減輕或增加。持續感到沮喪,失眠或是嗜睡。覺得沒有希望。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絕望或罪惡,甚至出現想要自殺或死亡的念頭。

  當親友因為失業或工作壓力大而煩惱時可如何處理?潘怡如建議下列三步驟:一起分擔責任,共同渡過危機。聆聽和陪伴,讓對方知道自己是被在意被關懷的,人並非只有在工作時才有價值。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

  治療方面,可以給予藥物,先做症狀治療,大約1-2週就會在部份症狀上有所改善;心理方面的治療,包括傾聽、給予鼓勵、肯定,協助發展新的思考模式來舒緩症狀;最重要的是在等待時感到不孤單,有人陪伴,在經濟的春天尚未來臨前練習保有「希望」。

  經濟的影響是持續的,無法立即改善,適時的紓解情緒、壓力,避免累積而引發憂鬱症。失業壓力和精神疾病有關,失業率與其後數年間的自殺率呈正相關,因此家人應儘早給予幫助、支持,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避免悲劇的發生。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