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國中小學生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4成未妥善治療

788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家有過動症小孩,確實令人感到頭痛,根據台大醫院精神部高淑芬醫師的最新調查,台灣地區國中小學學生中,約有7%至8%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由此推論,國小和國中校園裡,平均每班都有2至4個ADHD患者。

  根據一項最新跨國調查指出,大約四成有ADHD的孩子們並沒有接受到適切的治療計畫,以幫助他們改善社會和情感發展的障礙。 台安醫院心智科暨心身醫學科主任許正典表示,ADHD的核心症狀包括過動、衝動和注意力不足,但患有ADHD的孩子要解決的問題不只於此,低自尊、學業成績不佳、交友困難都是他們經常遭遇的問題,其根源可能來自這些孩子無法與人做社會互動,像是分享、合作、輪流做事等。

  調查發現,55%家長認為孩子在自我照顧等基本生活技能上出現困難,超過半數的家長指出,ADHD不利於孩子發展自尊,四成家長指出孩子比較難和其他孩子維繫關係,47%家長認為孩子在校行為表現有問題。

  針對育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約有四成父母表示花比較多心力在有ADHD的孩子身上,41%的家長表示家中爭執日益增多,39% 的父母會避免帶孩子去特定的地方,28%的父母表示曾經因為患有ADHD 的孩子誤了工作。

  研究還發現,與家長(66%)相較,醫師(81%)更憂慮患有ADHD的孩子未來成年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而且絕大多數(86%)醫師認為ADHD對家庭帶來中高程度的衝擊,相較之下,家長持同樣看法者只佔44%。

  此外,高達51%的醫師認為家中若有罹患ADHD的孩子,會對家庭或親友關係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但僅12%的父母持相同看法;相反的,約30% 的父母認為ADHD對孩子的社會發展和情感發展沒有影響,甚至可能有正面影響,但醫師持此看法者僅有5%。

  許多父母擔心給患有ADHD的孩子藥物治療,許正典表示,但證據顯示,結合行為和藥物治療對孩子是最理想的治療模式,如果說治療ADHD像蓋房子,那麼藥物治療就像打地基,是不可偏廢的步驟。

  目前ADHD的治療用藥分成中樞神經興奮劑和非中樞神興奮劑,其中中樞神經興奮劑可適用於純粹的ADHD,但部分使用者會有食慾減退和失眠的副作用;非中樞神經興奮劑對共病的ADHD效果較好,也比較不會有食慾減退和失眠的問題。

  這項調查是由美商禮來公司與心理健康世界聯盟(WFMH)共同執行,針對加拿大、法國、德國、墨西哥、英國、西班牙、韓國、日本、中國大陸等九國,共調查663位診治ADHD的醫師,以及719位家有7-18歲大有ADHD的孩子的父母,希望了解ADHD治療現況,檢視父母和醫師對於有ADHD的孩童發展的看法,並比較其看法有哪些不同。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