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B肝帶原者人數超過三百萬人,稱得上是國病,但調查卻發現,B肝帶原者中,卻有五分之一未曾接受B肝檢測,並不重視自身健康,且有超過六成病毒量偏高的35歲以上病患沒有接受治療,漠視B肝所潛藏的危機。
肝醫療策進會台灣分會、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共同發表「B型肝炎檢測與治療率調查」,該項報告針對1010名曾接受過肝基會肝炎檢測的B肝帶原者,調查他們的治療狀況與治療狀況。
結果發現,會定期回診追蹤的比率偏低,四成五帶原者沒有定期追蹤,另有兩成二帶原者從未接受相關肝功能檢測。原因不外乎是自認身體健康、不瞭解定期檢測的重要性以及太忙了,沒有時間回診。
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簡榮南表示,國內B肝帶原者人數超過三百多萬人,但讓人遺憾的是,卻只有三分之一清楚知道自己體內帶有B肝病毒,三分之二完全不瞭解自己病情。
調查顯示,e抗原陽性帶原者中,高達四成肝功能指數異常,卻沒有接受治療,也就是帶原者肝炎病毒量超過正常標準,卻因為沒有症狀,而疏於治療。
簡榮南指出,這類患者如果持續讓病毒在體內活動,讓肝臟反覆發炎,將造成肝臟嚴重負擔,恐將增加肝纖維化、肝硬化與肝癌的風險。
林口長庚研究發現,B肝帶原者如到了40歲,體內e抗原還沒轉成陰性,病毒仍持續活躍,罹患肝癌的風險就會比30歲時e抗原轉陰者還增加了27倍。一旦到了50歲時,仍是e抗原陽性,罹癌風險增加了33倍。
簡榮南強調,e抗原陽性患者,只要適時接受治療,持續使用抗病毒藥物,就能讓抗原轉成陰性,降低罹癌風險,B肝帶原者應在35到40歲肝病黃金治療期前,儘速清除體內病毒量。
最重要的是,B肝帶原者應該正視定期回診的重要性,每半年到一年就需回到醫院追蹤,接受「肝功能檢查」、「胎兒蛋白指數以及超音波檢查」,和「病毒量檢測」等。如果發現自己沒有B肝抗體,則可接種B肝疫苗,增加保護力。
肝醫療策進會台灣分會、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共同發表「B型肝炎檢測與治療率調查」,該項報告針對1010名曾接受過肝基會肝炎檢測的B肝帶原者,調查他們的治療狀況與治療狀況。
結果發現,會定期回診追蹤的比率偏低,四成五帶原者沒有定期追蹤,另有兩成二帶原者從未接受相關肝功能檢測。原因不外乎是自認身體健康、不瞭解定期檢測的重要性以及太忙了,沒有時間回診。
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簡榮南表示,國內B肝帶原者人數超過三百多萬人,但讓人遺憾的是,卻只有三分之一清楚知道自己體內帶有B肝病毒,三分之二完全不瞭解自己病情。
調查顯示,e抗原陽性帶原者中,高達四成肝功能指數異常,卻沒有接受治療,也就是帶原者肝炎病毒量超過正常標準,卻因為沒有症狀,而疏於治療。
簡榮南指出,這類患者如果持續讓病毒在體內活動,讓肝臟反覆發炎,將造成肝臟嚴重負擔,恐將增加肝纖維化、肝硬化與肝癌的風險。
林口長庚研究發現,B肝帶原者如到了40歲,體內e抗原還沒轉成陰性,病毒仍持續活躍,罹患肝癌的風險就會比30歲時e抗原轉陰者還增加了27倍。一旦到了50歲時,仍是e抗原陽性,罹癌風險增加了33倍。
簡榮南強調,e抗原陽性患者,只要適時接受治療,持續使用抗病毒藥物,就能讓抗原轉成陰性,降低罹癌風險,B肝帶原者應在35到40歲肝病黃金治療期前,儘速清除體內病毒量。
最重要的是,B肝帶原者應該正視定期回診的重要性,每半年到一年就需回到醫院追蹤,接受「肝功能檢查」、「胎兒蛋白指數以及超音波檢查」,和「病毒量檢測」等。如果發現自己沒有B肝抗體,則可接種B肝疫苗,增加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