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面對攝護腺癌

845
【本文轉載自/希望之路-面對攝護腺癌】

*面對攝護腺癌

  在傳統社會中,男性的角色權力來自於其生理構造的優勢,包括:較為強健的體格與終身的生殖能力,攝護腺癌及治療所造成的副作用對男性無疑是一種生理與心理的重大傷害。罹患攝護腺癌後,許多病人不只生命受到威脅,攝護腺癌疾病本身以及治療產生的副作用,也會對病人的心理產生重大衝擊,許多人因此覺得自己不再是「男人」,不再有能力,甚至為此拒絕治療。

  以下就身體心像(因外觀改變而造成心理的衝擊)、生殖能力與家庭權力配置以及個人生命週期任務四方面來看攝護腺癌對男性的社會心理衝擊。

  身體心像:因攝護腺癌的病人,由於男性荷爾蒙下降,病人會出現性功能障礙。自古以來,「性」一直是男性自我價值與概念的重要來源,亦是「能力」的重要指標,所以當病人因為疾病、治療而喪失性象徵或性能力時,其對自我的肯定與認同也開始喪失,將性無能概化成為「無能」,不管在工作、家庭、人際關係上都可能因為身體心像的改變而產生障礙。

  生殖能力:男性傳宗接代是社會、家庭賦予他們的重要任務與責任,尤其當問題是出現在男性自己身上時,其所承受的壓力不可謂不大!目前攝護腺癌的主要族群是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在這個階段大多已經完成生育的任務,故生殖能力的議題對病人的衝擊在這個階段似乎緩解了不少。

  家庭權力配置:在傳統的中國家庭中,成熟男性一直扮演著最有生產力的角色,經濟來源者、重要決策者、規則制定者等,當這位成熟的男性罹患攝護腺癌,進而影響其對身體心像的知覺時,十分容易喪失扮演角色的能力,而這些角色都是家庭權力結構中較上層的、較具決策力的。當角色、權力的喪失,會影響病人的自我看法,容易產生自我價值感低落。

  個人生命週期任務:罹患攝護腺癌的病人多為六十歲以上的男性,從Erickson(1963)的心理社會理論來看,此階段的主要任務與危機是統整/絕望,死亡原本就是他們此階段要面臨的議題,但疾病更加速了他們處理這個議題的速度與複雜度。因為生命週期與疾病的交互作用,使病人與成年子女的角色顛倒,病人必須學習依賴、學習扮演被照顧者的角色、學習適應接受成年子女的協助。

  當您的家中有攝護腺癌病人時該怎麼辦呢?首先,打破「性無能即無能」的迷思,開放地與病人溝通有關性障礙的問題,同時鼓勵病人的伴侶坦白地表達想法,避免病人因隱晦的溝通而誤解,產生不必要的困擾。第二,鼓勵病人與家人重新分配家庭角色與責任,當病人仍有能力執行過去的角色時,就應該鼓勵他繼續執行下去,不要因為疾病而讓生活有太多的改變;如果因為治療或疾病本身而影響其執行的能力,病人與家人可做角色的轉換,讓家庭的功能正常的運作。

  當家庭穩定地在常軌上運作時,家庭的支持度與來源皆足夠,病人也會因為家庭支持系統健全而使得疾病適應問題程度減到最低。最後,從生命週期的角度來看,對一個一輩子習於扮演「巨人」的男性而言,疾病是讓您學會如何表達需求的好機會。別忘了,勇於承認自己是有限制的人才是最勇敢的人!

以上內容由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提供。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