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學習心肺復甦術 提高長者存活率

532
【NOW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目擊者是老年人急救成功的主要關鍵!台北馬偕醫院公佈一項針對老年人急救結果及復原狀況的研究,結果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人急救後狀況,並不比18至64歲的成年人差;心臟停止時,如果有目擊者當下協助,明顯提高了急救存活率。

   一般認為,老人的身體情況比不上年輕人,一旦重病,或是出現危險狀況,進了急診室,治療效果較差,要是太嚴重,還可能一命嗚呼。

  不過,根據馬偕醫院急診室將送進急診室的病患分為65歲的老人組、18到64歲的成人組,結果發現、老人的存活率、跟成年人的存活率不相上下,都在6.1%到9.9之間,連出院後神經功能恢復也差不多,分別是二成五和三成。

  值得一提的是,65歲以上老年人罹患急重症時,進了醫院急診室之後,能否活著出來?關鍵在於身旁是否有目擊者,研究顯示,急救後存活率高的老年人,病發時身旁大都有目擊者。

  馬偕醫院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老人被送進醫院急救之後,存活率為6.1%,其中能活著出院的老人,在病發時身旁都有目擊者,所以能在第一時間急救,並送醫,大幅提高了急救後的存活率。

  馬偕醫院急診室主治醫師簡定國表示,老人家發病的時候身旁有照顧者或是目擊者,存活率也比身旁沒有目擊者的老人來的高,即使是高齡86歲的病患,也可以身體健康地出院。

  研究也發現,老年人送醫急救的主要項目,包括了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其次是肺部疾病、和糖尿病、肝臟疾病,除了是否有目擊者之外,在急診時,恢復心跳的時間如果小於20分鐘,也存活率比較高。

  另外,到院前心跳停止的比率,在65歲以上的老人,性別並無明顯差別,但是成人組就是女性撐的比較久,七成一的男性在到院前心跳停止,女性則是兩成九。

  馬偕急診醫學科主任張文瀚建議,為人子女者平常應該多關心家中長者的健康狀況,應該學習心肺復甦術,掌握急救的黃金時間,如此一來,年長的恢復狀況不見得會比較差。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