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著就不痛 坐著站著就頭痛

14606
【NOW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許多人都會頭痛,但如果躺著就不痛,坐著或是站著,就痛得厲害,這可能是「自發性低腦壓頭痛」,主要原因在於腦脊髓液流失,引發急性姿勢性頭痛。

  一名36歲男性病患,某天午覺醒來後不久,突然發生嚴重頭痛,伴隨著頭暈、噁心及嘔吐等症狀,躺下休息後,就覺得舒服許多,但一起身,這些症狀馬上復發,屢試不爽,只好整天臥床,無法上班和正常作息。

  到住家附近的醫院求診,吃了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但症狀沒有獲得改善,轉診至某醫學中心,接受了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及腦脊髓液檢查,結果都正常,但腰椎穿刺時發現腦壓過低,診斷為「自發性低腦壓頭痛」,也就是一般俗稱的低腦壓頭痛。

  經點滴補充水份,咖啡因及類固醇治療,改善了頭痛症狀,但出院後不久,再度劇烈頭痛,最後至台北榮總求診,腦部磁振造影發現,該名患者有廣泛性腦膜顯影現象,符合顱內低壓頭痛的特徵。

  「磁振脊髓攝影」檢查發現他在頸椎與胸椎交接處有多處腦脊髓液滲漏,經「硬膜外血液貼片」治療,症狀迅速改善,很快回復正常生活。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內科主任王署君表示,「自發性低腦壓頭痛」是因為脊椎硬膜產生裂孔,常見於頸椎胸椎交界或胸椎處,造成腦脊髓液流失,由於腦脊髓液減少、腦壓降低、後腦下垂而引發急性姿勢性頭痛,好發於三、四十歲的中壯年人。

  主要症狀為「姿勢性頭痛」,患者平躺15分鐘,頭痛就能獲得緩解,坐或站起後,15分鐘內頭痛又發生。頭痛為雙側性,主要影響枕部後頸、前額或雙側顳部。約有五成病患合併後頸僵硬,或者是噁心嘔吐。

  部分病患因症狀嚴重,只得終日臥床,無法工作或進行日常活動,約有五分之一的病患會併發腦血腫,另有少數病患會發生腦部靜脈栓塞,甚至昏迷等併發症。

  研究發現,有些患者先天脊髓硬腦膜比較脆弱,而約三分之一的病患發病前曾有用力咳嗽或打噴嚏、彎腰、提重物或是輕微外傷等。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從民國86年至今已診治75名「自發性低腦壓頭痛」患者,其中女性較多,男女比約為一比二。根據文獻記載,盛行率約為五萬分之一,換算台灣人口數,每年約有460人發生,但許多病患未獲得正確診斷治療。

  研究發現,藉由「磁振脊髓攝影」精確定位後,再進行「硬膜外血液貼片」,取出病患20c.c.血液,直接用貼片方式填補裂孔,不必侵入性檢查與放射線曝露,就能有效治療腦脊髓液滲漏,改善頭痛問題。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