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治療新趨勢「預防抗藥性」

717
【NOW健康 葉怡均/台北報導】

  全球首次針對亞太地區臨床醫師所做的「慢性B型肝炎抗藥性預防與管理」調查結果昨天公布,高達九成八的亞太地區醫師曾在B肝患者治療過程中面臨到抗藥性問題,六成八醫師認為,「預防抗藥性」才是避免患者面臨抗藥性困擾的最好方法。

  為了瞭解目前慢性B肝在治療過程中產生抗藥性的問題與現況,必治妥藥廠首度針對亞太地區內包含中國、南韓、泰國與台灣等四地區、共將近600位在慢性B型肝炎治療上經驗豐富的肝膽科與傳染科醫師,進行此項調查。

  結果顯示,抗藥性已成為亞太地區醫師在治療過程中共同面臨的極大挑戰,患者長期服藥後,當B肝病毒發生變異可以抵制藥物療效時,抗藥性就會產生,而患者的肝病毒量與肝指數也會開始持續上升,藥物的療效將大打折扣,而讓B肝治療變得更為困難。

  在病患發生抗藥性後的追蹤頻率,台灣地區的受訪醫師則顯得較為積極,近七成台灣醫師會要求產生抗藥性的病患每月回院一次追蹤檢查,相較於其他國家比例最高的每3至6個月回診一次,要求病患定期追蹤的頻率居亞太之冠。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胰臟科主治醫師余明隆表示,傳統藥物「干安能」抗藥性相當高,服用第一年,差不多有一成五的患者產生抗藥性,服用五年之後,產生的抗藥性的比率就高達七成以上。

  一旦出現了抗藥性,不只提高了治療上的難度,病人回診次數及檢測項目都相對增加,額外的醫療負擔又更加沈重,據統計,台灣地區慢性B肝患者產生抗藥性的第一年,平均每人就增加了1萬8800元醫療費用。

  余明隆強調,「預防抗藥性」已經成為B肝治療的最新趨勢,大部分醫師都會在患者第一次服用藥物時,選用抗藥性最低的藥物,以減少日後抗藥性的發生低率,能提高治療效果。

  健保局預定在今年8月1日將「貝樂克」、「喜必福」等兩種慢性B肝口服藥物列為第一線用藥,並納入健保給付,讓醫師決定藥物時,多了一項新選擇。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