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震災後的創傷-悲傷輔導的生存意義

976
【NOW健康 王國強/台北報導】

  中國四川發生強烈大地震,造成無數人死亡,也使許多失去親人的家屬們心碎,新聞鏡頭所捕捉到一張張泣不成聲的面孔,令見者無不鼻酸,可以想見,在往後的日子裡,這些罹難者的家屬們除了必須強忍悲痛重建家園,更不知要何時才能走出至親至愛過世所帶來的心理創傷。

  回憶起曾經輔導過的治喪家屬,台灣仁本生命諮詢師陳鈺蕙表示,曾經有一名失去母親的女性,由於母女感情甚篤,因此拒絕接受母親過世的事實,強迫自己相信母親依然健在,而在見到母親遺體火化的當下,情緒崩潰痛哭失聲,在仁本的工作人員的輔導及陪伴下,才漸漸走出陰霾,根據統計,有超過五成的治喪家屬容易因失去家人而引起憂鬱症,這時候若是能有人從旁輔導,並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及協助,對於治喪家屬來說就像是汪洋中的浮木一般,能夠攀扶而不至滅頂。

  陳鈺蕙指出,若是長年臥病在床的患者,由於家屬多已有心理準備,所以在往生後也較能走出陰霾,相對的,若是親人無預警的驟然辭世,家屬往往會很難接受,而更需要悲傷輔導的幫助;所謂的悲傷輔導,是一種陪伴及傾聽的技巧,並能夠適時的提供治喪家屬心理上必要的協助,陳鈺蕙說,國內治喪家屬接受悲傷輔導的比率並不高,因為國人多不習慣將自己的傷痛跟外人透露,通常多求助於親朋好友,親友的陪伴雖然有正面的幫助,但有時候由於他們並沒有受過專業的知識及訓練,往往可能無法用最有效及正確的方式進行,甚至可能無意中對喪失親人的家屬造成二度傷害

  陳鈺蕙表示,目前國內像是罕見疾病基金會及蓮花基金會等,都有提供悲傷輔導的服務,而台灣仁本在了解到治喪家屬的需求後,除了公司內的主管均接受過悲傷輔導的專業訓練,禮儀師也都進修相關輔導知識,讓許多家屬在旁徨無助的時候有可以抒發的管道

  陳鈺蕙並轉述台大社工系李開敏教授的話:「陪伴不是接過對方的痛背在自己身上,而是伸出自己的手,讓喪慟家屬知道,有人同行」這段話,也爲悲傷輔導存在的意義下了最好的註腳。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