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熟女 慢性蕁麻疹高危險群

5832
【NOW健康 黃靖芳/台北報導】
蕁麻疹
▲35歲慢性蕁麻疹患者,因誤信偏方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導致情緒憂鬱影響工作表現。

蕁麻疹也有慢性,壓力大、追求完美的熟女是高危群增。一位35歲上班族女性,受慢性蕁麻疹困擾多年,因看西醫無效,吃藥還是會發病,後來又陸續吃素、避開各種過敏食物、吃麻油雞、塗米酒、塗薑等各種偏方,結果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造成情緒憂鬱,影響工作。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志勛表示,蕁麻疹長期反覆發作超過六周,即屬「慢性蕁麻疹」,患者多有追求完美性格和生活壓力大的特性,30至49歲的熟女是最大危險群。

楊志勛解釋,蕁麻疹主要為肥大細胞受刺激產生活化反應,釋放出組織胺導致皮膚血管擴張、組織腫脹,進而引起嚴重癢感的疾病。當膨疹位於較深層的血管時,皮膚腫脹會加厚,導致血管性水腫,常見於嘴唇和眼皮。

慢性蕁麻疹患者反覆發作超過六周,長期不定時的紅腫癢更將嚴重影響其外出和社交意願。反覆發作,來得快、去得也快之特性也常引起他人對於患者的誤解,以為在裝病。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黃毓惠指出,誘發慢性蕁麻疹的原因不明,許多患者會因就診無效,轉向偏方治療,結果延誤病情。其實慢性蕁麻疹是無法根治的疾病,常伴隨壓力而產生,需要配合醫師,做長期的追蹤,才能有效控制疾病。

慢性蕁麻疹過去難確診,七成患者就診過程中曾主動換超過3次醫師,而第一次治療未得到良好控制者放棄治療的比率更高達14%。導致疾病控制現況不佳。為此,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引進治療共識及國際通用UAS7檢測表。

黃毓惠說明,UAS7檢測表可幫助患者居做家記錄,每天針對膨疹數量及搔癢程度作評分,結果以供醫師評斷發病程度。總分超過16即為中度患者,28分以上則為嚴重患者。24小時之內出現超過50個膨疹,皮膚會癢到睡不著,影響日常生活。

慢性蕁麻疹現行治療方式以抗組織胺為主,有時會以免疫調節劑作為短期控制。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若病人長期處於高壓環境,約有50%患者服用無效,即使劑量提昇四倍,仍有30%無效。目前已有生物製劑問世,是嚴重患新治療選項。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