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顧好營養 揮別肥胖 擁抱健康!

841
【NOW健康 蘇婭維/綜合報導】
術後顧好營養 揮別肥胖 擁抱健康! 
  屬於六、七年級生共同回憶的「小象隊」,不只董玉婷成功擺脫胖妹行列!近來,另一成員劉聖心也窈窕復出,從120公斤變為48公斤,成效驚人,相信又會造成另波減肥風潮。但,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外科主治醫師李國鼎表示,許多重度肥胖病患接受手術之後,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體重下降上,卻忽略飲食的調控及營養的補充.,長期可能造成身體傷害。

  李國鼎指出,一般體重過重或輕度肥胖的患者,大都可透過改變飲食內容,適當增加運動量,成功做好體重控制。但對於病態性肥胖的患者,如果經過保守治療後,體重無法獲得良好改善,此時就可以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跟體重掰掰 卻要營養不要走、不要走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減重手術,根據其減重原理,分為限制型及吸收不良型。常見的胃束帶及胃縮小手術,是以減少病患食量為主,屬於限制型手術。而胃繞道手術,則同時具有限制食量及減少吸收的效果。

  減重手術就像兩面刃,雖可以減輕體重,卻也因為限制食量或減少吸收之下,病患可能會產生營養失調。

  李國鼎說,減重過程裡,如果忽略術後均衡營養的攝取,副作用會在4到5年陸續出現,這是因為多數的維他命或礦物質等營養素,因每日需求量不大時,可依賴原有體內的庫存來提供。若因此疏忽補充,一旦身體庫存用盡,營養素慢性缺乏等症狀開始出現,即使開始治療,也需一段時間才能完全補充回來,但已對身體造成傷害。

3大減重手術 術後照顧不一樣

  營養師陳秋盈提醒,不論胃束帶手術、縮胃手術及胃繞道手術,術後皆需減少食物對術後腸胃道的刺激、減少術後腸胃道的不適感、減少病人對食物的排斥性、維持「穩定的」體重減輕速度。但由於腸胃道症狀不同,故需長時間於營養門診追蹤病人的營養狀況及飲食進展。

  以胃束帶手術來說,主要是讓患者擁有一個新的「小胃」,吃東西時容易產生飽足感,進而降低每日食物的總攝取量,讓體內累積的脂肪代謝燃燒轉換成熱量,達到體重控制的目的。這類患者術後飲食要特別避免攝取高熱量飲料,例如奶茶、奶昔或可可亞,因流質食物很快就進入大胃,較無飽足感。

  若是縮胃手術的患者,因為剩下2/5細長的胃,於術後之飲食進展,從清流質飲食(米湯、麥茶)開始,到全流質飲食(濃湯式鹹粥),出院後才可食用半流質飲食(鹹粥、餛飩湯)。建議病人使用小量杯、小湯匙、小碗等輔助進食,以減少術後之飲食適應期。

  胃繞道手術術後少有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但容易因患者進食油膩食物、油炸食物,而造成油屁、油便的問題,甚至造成長期慢性腹瀉,營養素吸收更差,影響身體免疫力及生活品質。建議這類患者術後飲食盡量選擇低油食物,例如去皮雞胸肉、去皮雞腿肉、里肌肉、腰內肉或魚背肉,減少油炸食物,即可減少排便次數。

  因此接受減重手術的病友於術後務必同時接受營養師的評估指導與追蹤。李國鼎呼籲,減重病友術後1年內應每1至3個月追蹤一次,1至2年內應至少每半年追蹤1次,2年以上應至少每年追蹤1次。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