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痠背痛、筋骨痠痛」不再是家庭主婦的專利,許多上班族久坐電腦前,長期維持同一個姿勢;智慧型手機盛行後,不分老少,過度頻繁使用手臂或低頭;以及一個不慎引起的拉傷,都可能導致五十肩、網球肘甚至頑固型疼痛。
於本月中來台參加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的國際震波權威-─德國契爾醫藥大學董事兼專任教授Prof. Dr. med. Ludger Gerdesmeyer指出,目前震波儀器推陳出新,不僅能給予患者治療效果,還結合了診斷功能,以Storz Medical多力波新型震波系統為例,兼具「聚焦」與「擴散」兩大複合式功能,圓柱式電磁震波技術,曾獲選專業期刊評選為最有效率震波。
臨床顯示,相較於單一型震波的儀器,多力波結合了聚焦型與擴散型雙重震波的模組式裝置,提供非侵入性及免麻醉的骨骼肌肉系統疼痛治療,是更安全有效的體外震波療程,結果媲美醫學中心等級,可給予運動傷害者更全面的治療,除了能解除長年頑固型的疼痛,還能避免傳統手術治療高風險的疑慮。
具有體外震波臨床治療17年經驗的高雄長庚醫院榮譽院長王清貞教授在此研討會上和國際震波權威Prof. Dr. med. Ludger Gerdesmeyer首度齊聚一堂,共同交流兼具聚焦與擴散功能的複合式雙震波治療。王清貞教授表示,體外震波治療是一種新興的非侵入性治療方式,免打針、免吃藥、免麻醉、免開刀、無放射性,其治療原理是先使用高能量的「聚焦型震波」,針對較深層組織及頑固型疼痛或慢性疼痛來標靶病灶,再透過空氣壓縮原理產生的「擴散型震波」治療疼痛點週遭的大肌肉群及結締組織。其震波能量的強度及頻率可依照患者實際治療需要做調整,使療程發揮最佳作用。
王教授說,體外震波原本用於泌尿科,大能量震波可震碎尿路結石,效果良好,然而臨床觀察意外發現,尿路結石患者在接受體外震波療程後,骨盆竟有骨增生現象。經反覆研究試驗得知,震波可作用於骨骼及軟組織,刺激生長激素分泌,血管新生,暢通血流循環,幫助組織修復、骨骼傷口癒合,大大擴展了體外震波治療在非侵入治療的適應症領域。
體外震波在骨科治療應用廣泛,舉凡足底筋膜炎、肱上踝炎(網球肘)、肩鈣化性或非鈣化性肌腱炎(五十肩)、肌腱炎、退化性關節炎,甚至骨折傷口癒合,都可利用多力波複合式雙震波得到大幅改善。高雄長庚臨床經驗也顯示,早期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接受體外震波療程,症狀的改善狀況與注射玻尿酸相當,比服用止痛藥的結果來得穩定。多數患者接受震波治療後,症狀緩解的結果約可維持半年,對於減輕患者身心負擔有非常好的幫助。
延伸閱讀
-
戴資穎為TANITA新機站台 維持體態肌肉「質」不重量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292戴資穎表示,過往在需要量測許多精細身體組成數據時可能會需要非常專業的大型量測工具,但家用型體組成計即能滿足她的日常需求,每天測量已經變成習慣,而且還可將數據即時上傳到APP上,天天督促著自己,才能維持最佳狀態來面對各項比賽的挑戰。 -
坐著看報竟雙腳麻木 原來肺癌轉移脊椎骨造成下肢癱瘓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1606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馮博皓醫師指出,經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的脊椎有壓迫性骨折,且脊椎神經被嚴重壓迫,進而造成下肢癱瘓。更麻煩的是,在胸部X光中也發現了腫瘤,因此判斷是肺癌轉移到脊椎骨,導致病理性骨折。當癌症轉移到骨頭,及稱為「癌症骨轉移」。 -
骨鬆症患者注意! 7大指標中1就符合極高骨折風險族群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771根據2020年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學會骨質疏鬆症治療指引建議,骨鬆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可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以快速提升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風險。目前骨鬆藥物在健保給付已更為完整,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也有了不同的選擇,為再次骨折的極高風險患者提供更積極且更方便的治療選擇。 -
久咳不癒又有不尋常紫色眼影 當心是皮肌炎與肺纖維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678患者因為慢性咳嗽先到胸腔科就診,但是因為出現不尋常的紅疹,又再轉診到風濕免疫科,經過檢查後,最後確定診斷為皮肌炎伴隨間質性肺炎,及時以藥物治療介入才讓病情穩定下來。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主任黃光永醫師表示,一旦間質性肺炎演變為肺纖維化,若未及時治療恐危及性命 -
晨起落枕了怎麼辦? 中醫師教你3招快速緩解脖子痠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646要預防反覆落枕的產生,落枕早期也就是24小時以內,最好是局部給予冷敷處理,可以起到消腫鎮痛的作用,可冰敷半天左右,每次約10至15分鐘中間間隔休息一下;而在24小時以後,腫脹緩解,改為用熱毛巾或者是用熱水袋進行局部熱敷,促進血液的循環,幫助緩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