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食品衛生安全原則

2037
【NOW健康 周文玲/台北報導】
蔬果
▲飲料冰品方面,要留心店家的製作過程,避免生、熟食未明確分開處理,交叉污染。(圖/ingimage)

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夏季時,應注意哪些食品衛生原則,才能享用健康、安全的食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鄭嵐卉表示,民眾可把握「冷者恆冷、熱者恆熱」的原則,確保食物的品質。

鄭嵐卉解釋,第一,食物應避開「危險溫度帶」,應遵守「冷者恆冷,熱著恆熱」的準則。所謂的「危險溫度地帶」,是指攝氏7至60度,因為許多細菌在此溫度間會快速生長繁殖,所以冰箱的冷藏溫度必須低於7度。另外,烹調食物時,加熱的溫度必須超過70度,熱存溫度則應高於60度,才能抑制細菌生長,使食物不容易腐壞。

其次,上班族多選擇外食,應到衛生、食品適當保鮮的場所用餐。帶便當的民眾要趁新鮮食用,才能美味安全又營養。鄭嵐卉建議食品調製後,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室溫超過32度)勿放置超過1小時。飲料冰品方面,要留心店家的製作過程,避免生、熟食未明確分開處理,交叉污染。

第三,對於來路不明或無法判辨安全性的食品,不要輕易食用。臺北市政府食材登錄平台(http://foodtracer.taipei.gov.tw),有提供民眾食材的資訊,可以查詢食材供應商與農產地。

第四,遵守個人衛生原則,確保自身飲食健康。有些細菌不會因為加熱而完全破壞,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耐鹽、耐糖,常生長於化膿傷口、人體皮膚、口腔及鼻腔黏膜,所以調理食物前,必須徹底清潔雙手,戴上乾淨手套。烹調食物時,注意手部勿再隨意碰觸口鼻黏膜,受傷的手也應包紮好並戴上無菌手套。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