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肛大作戰! 低位直腸癌治療免切肛

2086
【NOW健康 黃筱雅/台北報導】
保肛大作戰! 低位直腸癌治療免切肛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郭立人醫師說明,賴先生腫瘤標記抽血、糞便潛血檢查都無異常,但指診發現直腸有個2公分潰瘍,安排大腸鏡及病理切片,證實為直腸癌第三期末。

以往治療「低位直腸癌」,因腫瘤位置緊鄰肛門,很難保留住肛門,許多患者因而放棄治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近年來以「基因定序」,協助患者找到較合適的化療藥物治療,再執行「括約肌間分離併肛門保留」術式,九成患者可成功保留肛門,大幅提高生活品質。

43歲的賴先生從國中起血便不斷,以為是痔瘡引起,並不以為意。2013年3月,赴美洽公,餐餐攝取大量肉類及辛辣食物,回台後出現胃悶痛,排便大出血,持續一個多月,就醫檢查竟發現直腸有嚴重病變。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郭立人醫師說明,賴先生腫瘤標記抽血、糞便潛血檢查都無異常,但指診發現直腸有個2公分潰瘍,安排大腸鏡及病理切片,證實為直腸癌第三期末。

郭立人醫師表示,多年的臨床經驗認為賴先生肛門流血的情況不容忽視,倘若第一時間未說服他接受進一步大腸鏡檢查,可能還以為是直腸潰瘍而引起血便,錯失了直腸癌治療的時機。

由於賴先生擔心傳統化療的副作用和開刀可能的合併症,郭立人醫師採用「基因定序」,利用患者自己的基因,分析哪些化療藥物能有較好的治療反應及低副作用。

賴先生自去年8月起陸續接受28次放療合併化療,11月接受達文西立體微創手術,以「括約肌間分離併肛門保留」術式,切除直腸腫瘤,也成功保留肛門,並於術後13天順利出院。


郭立人醫師指出,以往患者發現罹患「低位直腸癌」,由於腫瘤距離肛門口只有3至5公分,治療幾乎很難保留住肛門,許多患者因此放棄治療,以逃避過日子,連生命都不要。

北醫附醫副院長暨癌症中心主任邱仲峰醫師提到,透過「基因定序」協助患者選擇抗癌藥物,過去大腸癌第四期的110個案例中,有效反應率從45%提升到68%。第三期以上患者副作用也從25%降至12%。未來對於第二、三期大腸癌患者效果應更好。

郭立人醫師解釋,化療後執行「括約肌間分離併肛門保留」術式,九成患者都可成功保留肛門,五年存活率已達八成以上,局部癌症復發的比例也降至4.4%。因患者不需做永久性人工肛門,生活品質都大幅提昇。

郭立人醫師提醒,民眾若有血便不止的情況千萬要注意,尤其合併有痔瘡、潰瘍或胃出血者,即使經抽血、指診、糞便潛血檢查都正常,也切莫疏忽做大腸鏡檢查,以避免錯失治療黃金期。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