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矯正與植牙 從「齒」健康展笑顏

1869
【NOW健康 趙欣/桃園報導】
長輩
▲一名77歲的江老太太,原本配戴活動假牙,咬力不足吃東西很不方便,直到擔任骨科醫師的兒子陪同與勸說,接受為期兩年的療程,期間搭配高壓氧治療,降低傷口腫脹程度並加速傷口癒合,也同時使用TCI鎮靜治療,使緊繃的情緒放鬆,讓她在舒適安全的情況下完成治療。(圖/ingimage)

台語有一句俗諺「老歸老,還是可以哺土豆」,但據統計台灣有半數的65歲以上老人安裝有活動假牙,其中卻有三成經常面臨咀嚼疼痛、假牙鬆脫、食不知味等困擾,嚴重影響老人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尤其是老人家擔心骨本不足,再加上心理對麻醉手術有疑慮,只能默默忍受活動假牙帶來的不便。一名77歲的江老太太,原本配戴活動假牙,咬力不足吃東西很不方便,直到擔任骨科醫師的兒子陪同與勸說,接受為期兩年的療程,期間搭配高壓氧治療,降低傷口腫脹程度並加速傷口癒合,也同時使用TCI鎮靜治療,使緊繃的情緒放鬆,讓她在舒適安全的情況下完成治療。

長期缺牙會導致牙齒空間喪失,如果本身骨頭條件又不足,透過矯正將牙齒扶正,並補足骨頭與軟組織,就能讓手術複雜度下降。將原有牙齒重新分配位置以後,讓每一顆牙齒都能重建在最理想的位置,不需要去遷就原本咬合不正造成的狀況,也使得後續植牙工作比較容易進行,並且,如果矯正能把植牙空間關閉,也可以省下一些費用。

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會員陳慧怡醫師表示,由於江老太太原本就有「戽斗」,而且上排牙齒只剩前牙,如果不進行矯正的話,下排牙齒完成植牙以後一樣會是戽斗,所以要透過矯正,將上排原本錯咬的牙齒稍微往外推,這樣下排植牙完才會是正常的咬合狀態。 

矯正所需的時間要視牙周狀況而定,陳慧怡醫師指出,老人家矯正牙齒時可能因為口水較少造成口腔比較乾,因此適應矯正器需要長一點的時間,但門診經驗中也曾有七十多歲的老人家體狀況不錯,適應狀況良好,矯正治療速度與常人無異。

宋志豪牙醫師提醒,有幾種狀況的年長者不適合選擇人工植牙,包括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全身性疾病,或是有免疫系統不全疾病者,對於情緒及體能方面也要特別留意,有些老人家因為對手術緊張造成心臟負荷,或因為焦慮導致體能下降,在治療前都要綜合評估,如此才能降低疑慮,提高植牙成效。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