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觀念與專業評估 提升植牙成功率

2200
【文/呂睿庭 禾睿牙醫診所院長】
手術中
▲簡單來說,全口重建就是將口腔內部做一系列徹底的改造工程,包含外型、高度和咬合等不同面向,至於需進行全口重建的對象多為大部份缺牙的病患,或是重度牙周病,無法挽救,需拔除多數牙齒的患者,如上述的朱先生就是一例。

根據統計,全台灣一年植牙數達10萬根以上,是相當驚人的一項數據。但多數國人對於植牙這件事卻一知半解,僅止於字面上的認知,一但真正問起來,在風險與安全性上可說是完全沒有概念。

商場硬漢 私下吃軟不吃硬

身為兩間上市上櫃公司的老闆朱先生,在商場上意氣風發、叱吒風雲,但每逢應酬聚餐卻專挑「軟」的吃,與硬漢的形象大相逕庭,令人不解。原來,朱先生在年輕時忙著為公司打下基礎,每每牙齒出現不適,都是忍忍就算了。長期忽略牙齒健康的結果,最後導致重度牙周病,牙齦紅腫發炎、滿口牙齒鬆動,甚至陸續掉牙,為日常飲食帶來極大的不便。最後,朱先生終於走進牙醫診所,由醫師評估後進行全口重建療程,目前已可大啖美食,再也不用專挑軟的吃。

簡單來說,全口重建就是將口腔內部做一系列徹底的改造工程,包含外型、高度和咬合等不同面向,至於需進行全口重建的對象多為大部份缺牙的病患,或是重度牙周病,無法挽救,需拔除多數牙齒的患者,如上述的朱先生就是一例。

事前評估判斷 提升重建成功率

全口重建其實就是一項立基於患者於治療後能「好」吃食物的口腔重建計劃,過程較為繁複,一般有經驗的醫師會在病患就診時,依據狀況給予個別的治療計畫。

臨床上,醫師會於事前規劃咬合,進行一系列細節的評估,微細至每一單顆牙齒、上下齒列、牙周,甚至神經管與鼻竇,其後開始包含洗牙、補牙、拔除無法救治的牙齒、根管與牙周病治療等口腔整理,最後才會真正開始重建工程。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多數需全口重建的病患是在牙周病期間沒有獲得妥善的治療所導致。而牙周病這種慢性的感染性疾病,並非拔了牙就立即永絕後患,因為細菌仍於牙床滋生,需要全面徹底除菌與清創才能真正擺脫牙周病。

在開始重建的過程中,植牙可說是關鍵的一步,一定得採取謹慎的步驟作法才能確保成功率。由於目前多數診所都已採用3D電腦斷層掃描,能夠在事前獲得清楚的口腔影像,無論是牙齒受損的程度,還是骨床受創的情形都能一清二楚的顯現,技術上不是問題。且在植牙的過程中還能透過臨場監看系統,避免打穿鼻竇、神經,並精準的將植體植到位。

但從多年來的經驗裡得知,先進的儀器固然重要,但專業判斷仍是決定重建成功與否的最大關鍵。舉例來說,若是進行植牙的牙醫師經驗不足,錯估骨床條件,在受損過多、不合適植牙的骨床上植上假牙;或是一味迎合病人「快」的要求,不做精細的評估,便一個蘿蔔一個坑,隨意將植體植在缺牙的位置,日後植體就容易崩裂或脫落,而這一切又等於重新歸零,白做工。

耐心熬過漫長療程 術後首重清潔

大規模的全口重建本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也是一條極需耐心的漫漫長路,普遍來說,都需要至少1至2年的時間,至於小規模的重建則因骨床狀況不同,一般也需數月之久。專業的牙醫師會以病患日後長久的口腔狀況為優先考量,而不是強調所謂的快速解決,否則,牙齒的表面功夫做足了,基礎卻沒打好,一段時間便現出原形,等於砸了銀子白受罪。

在自身的門診上就遇過許多患者,他們其實早就花了錢植牙,但卻一咬滿口血、植牙區疼痛、鼻孔流膿,甚至嚴重到罹患憂鬱症,才又換個醫師求救。所以,在植牙越來越普及的台灣,對於這項需仰賴高度專業技術的療程,擁有一定程度的咬合重建基本認知才是保障自我的方法。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進行全口重建後,病患更需以高標準的清潔方式要求自己日常的口腔保健,因為植牙後一旦發生組織感染且沒有立即處理,便可能導致植體損壞,甚至成為不堪用的植體,所以,日常清潔與定期回診絕對是必要且偷懶不得的。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