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明確釐清推拿行為,分為兩種,一種是須由中醫師親自執行的「中醫傷科推拿」,係以治療疾病、矯正殘缺為目的,經過診察程序,由中醫師於醫療機構所執行之推拿行為。另一種為可由非醫事人員在非醫療機構執行「傳統整復推拿」,係以紓解筋骨、恢復疲勞為目的,不屬於醫療行為,不經診察程序,不可宣稱醫療效能,依法亦不得申報健保醫療費用。(圖/ingimage)
從事民俗調理的推拿師是否可以留在中醫診所執業,引起外界關注。衛生署副署長賴進祥4月16日在立法院明白指出,衛生署對於推拿人員退出中醫診所的態度並未改變。但相關人員可以在「七不」「三要」原則下,繼續執行推拿。
為維護病人健康安全就醫權益,兼顧民眾的服務需求,衛生署在4月11日召開「民俗調理(推拿)從業人員執業相關問題」,針對民俗調理行為的定位與相關管理問題進行研商。
會議明確釐清推拿行為,分為兩種,一種是須由中醫師親自執行的「中醫傷科推拿」,係以治療疾病、矯正殘缺為目的,經過診察程序,由中醫師於醫療機構所執行之推拿行為。另一種為可由非醫事人員在非醫療機構執行「傳統整復推拿」,係以紓解筋骨、恢復疲勞為目的,不屬於醫療行為,不經診察程序,不可宣稱醫療效能,依法亦不得申報健保醫療費用。
為了顧及推拿從業人員生計,衛生署決議以「七不」、「三要」等措施來管理中醫診所內的傳統整復推拿人員。相關從業人員必須遵守規範,而衛生局未來將加強稽查依法查處。
所謂「七不」,包括不得從事醫療行為、不得宣稱具有療效、不得刊播醫療廣告、不得申報醫療費用、不得從事藥品調劑、不得陳列推銷販售藥物器材及不得以不正當方法招攬客人。「三要」則是推拿人員衣服應與醫事人員有所不同、執業處所須設有獨立隔間、出入動線,以及不同出入口。執行業務時應配帶有識別證等相關規範。
事實上,衛生署原先處理此議題時,態度強硬,全面禁止推拿師在中醫診所執業,且健保不再給付。相關人員為求生計,日前不惜走向街頭,集體抗議。但抗議前夕,突然暫停活動。外界質疑,衛生署在承受民意代表壓力下,態度軟化,透過「七不」「三要」原則,開了小門,讓推拿人員仍可在中醫診所內繼續執業。
為維護病人健康安全就醫權益,兼顧民眾的服務需求,衛生署在4月11日召開「民俗調理(推拿)從業人員執業相關問題」,針對民俗調理行為的定位與相關管理問題進行研商。
會議明確釐清推拿行為,分為兩種,一種是須由中醫師親自執行的「中醫傷科推拿」,係以治療疾病、矯正殘缺為目的,經過診察程序,由中醫師於醫療機構所執行之推拿行為。另一種為可由非醫事人員在非醫療機構執行「傳統整復推拿」,係以紓解筋骨、恢復疲勞為目的,不屬於醫療行為,不經診察程序,不可宣稱醫療效能,依法亦不得申報健保醫療費用。
為了顧及推拿從業人員生計,衛生署決議以「七不」、「三要」等措施來管理中醫診所內的傳統整復推拿人員。相關從業人員必須遵守規範,而衛生局未來將加強稽查依法查處。
所謂「七不」,包括不得從事醫療行為、不得宣稱具有療效、不得刊播醫療廣告、不得申報醫療費用、不得從事藥品調劑、不得陳列推銷販售藥物器材及不得以不正當方法招攬客人。「三要」則是推拿人員衣服應與醫事人員有所不同、執業處所須設有獨立隔間、出入動線,以及不同出入口。執行業務時應配帶有識別證等相關規範。
事實上,衛生署原先處理此議題時,態度強硬,全面禁止推拿師在中醫診所執業,且健保不再給付。相關人員為求生計,日前不惜走向街頭,集體抗議。但抗議前夕,突然暫停活動。外界質疑,衛生署在承受民意代表壓力下,態度軟化,透過「七不」「三要」原則,開了小門,讓推拿人員仍可在中醫診所內繼續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