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來,氣溫逐漸降低,躲在被窩裡睡覺,成為一大享受。但對於某些人來說,溫暖棉被裡卻是一連串惡夢的開始,只要體溫升高,皮膚就開始發癢,猛力搔抓到睡不著。中醫師建議,乳液護膚、中藥調養,裡外兼顧,才能HOLD住皮脂水分,減少冬季癢的困擾。
秋冬交替之際,皮膚會變得乾燥,毛細孔收縮,皮脂分泌明顯減少,而血液循環變差。大部分人只要擦些潤膚乳液,就可滋潤皮膚,但對於體質偏乾的人,光是靠乳液,還是無法解決冬季癢的困擾。中醫師施丞修指出,身體機能較差的人,入秋時節血液循環會比較不佳,人體自然反應就會讓血液集中在心肺肝腎等體內重要器官,無法流至四肢以及皮膚表面,以致皮膚問題雪上加霜。
有人一蓋棉被、身體一熱,皮膚表面水分散發後會逐漸變乾熱,以致皮膚刺癢,且越抓越癢。另外,泡湯、洗熱水澡也會遇到相同情況,等到皮膚一乾,沒有立即補充乳液,搔癢症狀就跟著出現。從中醫角度來看,有冬季癢困擾的人通常血脈不好,屬於陰虛血燥。「陰」就是指體液,包括水分、淋巴液,一旦體液不足,火氣就會上升,長期下來,體質就會變成陰虛血燥,遇熱時,血液循環未增加水分又蒸散太快,所謂「熱盛反傷陰」,皮膚就會刺癢。
至於那些人容易陰虛血燥?一般來說,洗腎病人、糖尿病患、更年期婦女、以及年紀較大,甚至是長期熬夜的人,都可能是冬季癢高危險群,必須對症下藥,才能解決搔癢疾病。人一旦上了年紀,身體機能跟著變差,容易排便乾硬,從中醫治療上看,就應滋陰補腎,宜食用「何首烏」來加以調理。更年期婦女則容易熱潮紅,屬於典型的陰虛燥熱,此時可以考慮多服用治療血虛型的方劑「當歸飲子」。
另外,經常熬夜,以及罹患乾癬、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平常唇乾口燥、口乾口臭,加上火氣大,容易有冬季癢、口角炎以及便秘困擾,須滋陰之中搭配清火之藥。中醫師施丞修指出,麥門冬、生地、熟地、百合、玉竹、懷山藥、何首烏等中藥材,都有助於改善體質,解決冬季癢困擾。如果皮膚過於乾燥以及體質虛弱,則可搭配「八珍湯」、「甘露飲」來補氣養血,並輔以「紫雲膏」直接擦抹患部。
在飲食部分,冬季癢患者應該禁吃麻辣火鍋、薑母鴨、十全大補湯,並少吃炸烤等食物。平時可以多喝黑木耳湯、珊瑚菜及昆布湯,其他像是山藥、秋葵、鳳爪、豬腳筋等食物,也可經常食用。至於清潔方面,平常洗澡水溫不要超過攝氏35度,只要水溫有點熱即可,並挑選天然香皂,不含香精的清潔用品。水溫過熱,洗時舒服,但洗後皮脂盡失,熱氣蒸散水分,更容易乾癢。沐浴後,趁著皮膚還有點水分時,塗抹上芝麻精油或純天然乳液,以保持肌膚滋潤,遠離冬季皮膚癢。
▲ 有人一蓋棉被、身體一熱,皮膚表面水分散發後會逐漸變乾熱,以致皮膚刺癢,且越抓越癢。另外,泡湯、洗熱水澡也會遇到相同情況,等到皮膚一乾,沒有立即補充乳液,搔癢症狀就跟著出現。(圖/ingimage)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