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因為如此,每每看到病患抱持著要治療克隆氏症的心態而來,李深浦總是得先不厭其煩的解釋一番,告訴病患,如果硬把西醫的名詞套在中醫頭上,期待中醫治療克隆氏症,並非適合的方法,且中醫治療方式更可能出乎病患的刻板印象。(圖/ingimage)
克隆氏症是一種能引發腸道傷害的免疫系統疾病,受影響的結腸、小腸或胃部會出現發炎、充血或淋巴脹大的現象,常叫病患苦不堪言,體重暴落,這項西醫眼中的不治之症,現在台灣中醫治療起來反倒有意外效果!原來這類病症自古就被列在疑難雜症的醫案中,屬於肝脾失調,只要對症下藥,多數能痊癒、重拾健康,就連海外病患都紛紛跨海來台求治。
一名年僅二十出頭的香港大學生,從小經西醫診斷罹患克隆氏症,雖然長期接受治療,卻始終未見痊癒,後來越洋求醫,結果症狀真的明顯獲得改善。什麼是克隆氏症?中醫師李深浦說,如同柏金森氏症,這只是西醫針對某一個系統的疾病進行集中觀察、研究後,冠上的病名,在講求辯證論治的中醫醫學當中,並沒有這類名詞,僅視之為疑難雜症,對症下藥就對了。
正因為如此,每每看到病患抱持著要治療克隆氏症的心態而來,李深浦總是得先不厭其煩的解釋一番,告訴病患,如果硬把西醫的名詞套在中醫頭上,期待中醫治療克隆氏症,並非適合的方法,且中醫治療方式更可能出乎病患的刻板印象。
以這名香港年輕學生為例,本身不但有腸道炎症,同時也合併有惡性貧血、皮膚乾躁等症狀,如果以西醫的觀念,把它視為一個個的單一疾病各別治療,最後只會落得兩頭空,用藥控制胃腸也達不到效果,用藥控制皮膚、鼻子的過敏也沒有效療。
原來這類合併長期貧血、過敏、打噴涕、鼻塞、胃腸不好、腸胃病的疑難雜症,在中醫理論中,屬於肝脾失調,是因為生理機能無法維持正常機制運作造成的症狀,不該用單一藥物來控制。
在中醫辯症論治下,病情的源頭在於胃腸的營養無法氣化、發酵,李深浦指出,所以當營養要擴散到肝臟、血液循環時,產生反射動作,引發拉肚子、肚子痛,導致營養沒有辦法新陳代謝,無法物暢其 ,上焦缺氣,鼻子自然容易過敏、皮膚乾躁,而氣血因為營養吸收不良,造血功能不足、氣血也不足。
治療方法,李深浦說,得從疏肝、健脾、整腸、補氣、益血下手,全方位讓整個免疫系統的營養、代謝恢復正常運作,在用藥之外,飲食更要嚴格控制溫度,不吃冰品、冰飲,不過度攝取甜食或太辣、太油、太鹹等重口味食物,以減輕肝臟負擔,以期達自律系統重新協調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