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有病人做了聽力及抽血檢測,還安排腦幹、平衡功能等檢查項目,但是報告卻都說正常,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分析,找出耳鳴的原因,唯一的方法是取出蝸牛體組織切片,進行病理切片檢查,就能觀察蝸牛體內層神經是否壞死損傷。不過,這類檢查具有相當破壞性,一般來說,根本就不可能執行。就醫學理論來說,也只能在往生病患的器官以解剖切片來尋找答案,進而找出病理,因此生前根本無法達成。
事實上,許多人在年輕時就曾發生耳鳴症狀,通常都不以為意,然而走到老年階段,由於聽覺神經、蝸牛體等傳導路徑的組織已逐漸老化,噪音聲響會愈來愈大聲,症狀日益嚴重,導致漸進性的感音性聽力衰落及減退。李宏信指出,早期重聽是以高音頻為主,由於一般人講話的音調大多集中在低音域,所以一旦等到連對方的話都聽不清楚的時候,這表示重聽的病症已經相當嚴重,往往喪失了黃金治療時機,但是如果放棄不治療的話,只會讓日後的生活品質雪上加霜。
由於耳鳴與重聽是屬於內耳神經受損,大部分的原因是長期內耳的血管循環不良,以致聽覺神經萎縮。李宏信也說明,目前治療耳鳴的藥物,有的是補充神經營養,最典型的用藥就是維他命B群,目地是在活化神經細胞;有的則是通暢血管,特別是暢通內耳的血管,使血液中的養份,更容易滲入局部組織,並促進微細血管的增生;此外,運用低劑量的鎮定劑,來緩和病人焦慮緊張的情緒,避免血管過度收縮,也能減緩耳鳴的症狀。
中老年人的聽力功能,通常會隨著時間增長而變得愈來愈差,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指出,觀察老年人出現失聰現象,通常一開始就是耳鳴,如果沒有積極且妥善治療,最後很可能演變成重聽,造成許多生活起居的困難,不可輕忽。此外,造成內耳血管硬化、阻塞、循環不良,原因就在於用腦過度、睡眠不足、過於疲累,以及長時間情緒緊張,維持正常作息,放鬆心情,能減緩病情持續惡化。治療耳鳴的服藥時間相當漫長,至少得持續治療半年以上,病人一定要有耐性,只要持之以恆,絕大多數患者都能獲得不錯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