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每年應有4萬6千人以上患者需要手術,弘大醫院院長劉有漢醫師表示,但根據健保局資料,每年僅1萬5千多人次接受手術,會造成這樣差距的主因,就在於病患對人工膝關節的恐懼及認知之不足,轉而選擇復健、止痛藥、葡萄糖胺及非類固醇消炎藥或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等保守治療,但隨著時間變遷,關節逐漸嚴重退化變形,保守治療已不見療效,如果想減少疼痛的話,就可以選擇手術方式置換人工關節以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劉有漢院長補充,弘大醫院統計92年至今,院內施行髖關節與膝關節手術的比例為1比7,遠遠超過其他縣市的1比2,推斷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苗栗居民以務農為主,加上地形多丘陵地,除了蹲跪在田裡耕作除草或種菜外,許多民眾需常常行走上下坡等動作,長期容易對膝關節造成傷害。
過去人工膝關節手術傷口大約20公分,術後因傷口疼痛而使復健工作無法順利進行。弘大醫院自94年開始即採用人工關節微創手術,採取不切割大腿肌腱之手術方式,傷口可以縮小至6-8公分,同時將血管、神經、肌肉傷害降到最低,手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床,並可減少手術出血量,減輕病患恢復期的疼痛,也讓住院日也同時降低,對於患者來說是較好的選擇。另外也可以選擇使用耐磨材質植入物,來延長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