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移植顧腎大作戰!早檢測多瘤病毒BK

3644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腎移植顧腎大作戰!早檢測多瘤病毒BK 
  全台目前約有5萬多人在洗腎,有的人因為經過適當的治療和處理,腎功能有很高的機會可以恢復正常,而有機會脫離洗腎的命運;但也有的人即使已經做腎臟移植,卻因為照顧不周,不小心引起病毒尿或病毒血,而影響腎臟功能異常,於是無法順利進行換腎,被迫重回洗腎一途,重點即在於罹患多瘤病毒BK,而引起腎病變。因此能夠早期篩檢偵測多瘤病毒(Polyomaviruses)BK,保留患者腎臟功能,便顯得非常重要。

  多瘤病毒在脊椎動物中相當常見,在腎臟移植患者中,常見多瘤病毒BK腎病變,BK病毒首先於1970年代在英國的實驗室分離出,並以病人名字的第一個字母來命名,此病毒內包含環形雙股去氧核糖核酸DNA結構,人類是BK病毒的自然宿主。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田亞中表示,正常健康的人,大約80%至90% 在小孩時即已經感染,BK病毒初次感染通常沒有症狀,偶爾會有一些上呼吸道的症狀,BK病毒的DNA曾在扁桃腺炎病童的扁桃腺分離出來,在疑似腦炎的部分病童腦脊髓液中也曾發現過BK病毒。

  對於在免疫功能異常的病人中發現的感染症狀包括無症狀的病毒尿(懷孕、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出血性膀胱炎(骨髓移植)、輸尿管狹窄(腎臟移植),間質性腎炎(腎臟移植)、肺炎(AIDS、骨髓移植)及視網膜炎(AIDS)等。另有學者檢測44位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患者的尿液,發現16%呈現BK病毒陽性反應。

  研究顯示,腎臟移植病人得到此病變,早期會變成病毒尿、病毒血,四分之一的病人有可能引發病毒尿,但未必是腎病變,如果置之不理,就有可能變成BK腎病變,甚至使得即使腎臟移植後,或進行腎臟透析的人,會在兩年內喪失腎臟功能。此項研究報告,已經於民國95年發表在國內中文期刊。

  田亞中醫師表示,林口長庚醫院自民國95年開始,認識BK多瘤病毒的嚴重性,於是率先全國,開始重視做早期篩檢,以聚合酶連鎖反應來偵側病毒尿與病毒血,達到早期偵測的目的,此為非侵入性的檢測,透過驗尿與抽血,即可測知有無復發的情況。當偵測病毒太高時,要調整患者的免抑製劑用藥,避免免疫力被壓抑太低,至於將要換腎臟的患者,在換腎臟之前也需要篩檢,或是剛換完腎臟,也最好以此篩檢,才不會因患有BK腎病變,而影響腎臟功能。隨著診斷工具的進步,及適時的將免疫抑制劑減量,可以使移植的腎臟功能喪失減少。

  目前根據國外研究,全世界腎臟移植者中,約有5%至10%的人有可能有BK腎病變,其中病毒尿比例佔較高約25%,一旦罹患病毒尿,就會使得已經換腎者的腎臟受影響,必需再繼續重回洗腎一途。

  BK病毒的治療目標在於除去病毒、避免急性排斥,與保留腎臟功能。目前的治療包含單一減少免疫抑制劑,或合併使用抗病毒藥物,例如cidofocvir 或 lefluonomide。減少免疫抑制劑可能會造成急性排斥,因此預防BK病毒腎炎的發生應是最佳的治療選擇。

  田亞中醫師提醒,對腎移植病患的腎功能惡化,BK病毒腎炎是一項重要的因素,提早診斷BK病毒腎炎也愈發顯得重要。監測血中尿液的病毒DNA量及腎臟切片的組織變化,也許可以避免過度的免疫抑制。目前抗病毒的藥物治療仍有待更進一步的大型研究來評估其療效,避免過度免疫抑制及提早減量藥物,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預防與治療方法。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