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預先植管 階段式治療降低風險

1171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腹膜透析預先植管 階段式治療降低風險 
  在急診室常可見到有一些腎臟病患並不自知,往往在出現尿毒前兆時,才驚覺腎臟出問題,甚至到需要洗腎程度。醫師呼籲,洗腎前應準備確實,通常建議病患3至6個月前,就做好透析所需動靜脈廔管,確保提供足夠血流量及減少臨時透析導管感染症。腹膜透析則應在4至5周前預先植管腹腔,可降低導管植入時間過短出口處透析液滲漏或感染。

  奇美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王憲奕表示,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 (USRDS)2008年年度報告顯示,台灣透析病患的數目不論在發生率(每百萬人口超過400人)或盛行率(每百萬人口超過2200人),在全球多數國家中都是最高的。

  慢性腎衰竭發展至中重度時,可能會因為貧血常會覺得疲倦、臉色蒼白,或水分鹽分代謝不良出現下肢水腫,或因為腎臟濃縮尿液能力減弱,晚上常起來跑廁所等,若不注意這些症狀,病情可能無聲無息地進展末期腎衰竭即尿毒症,漸漸影響身體其他器官,一旦症狀危急時,就需要掛急診治療。許多人發現腎臟病時已近尿毒症,卻來不及事先準備好血管通路。

  當尿毒症發作時,必須經由頸部或腹股溝附近放置一條臨時性的血液透析雙腔導管。由於需要緊急放入導管,洗腎的病患大多有容易出血、感染、虛弱,甚至於因為肺部水腫或腹股溝水腫,而使得雙腔導管不容易置換,增加了出血與感染的風險。

  適當的透析前準備工作,可以為將來透析治療提供較好的透析品質及減少相關併發症。例如血液透析治療患者,通常會建議於需要透析治療前3至6個月將透析所需要的動靜脈廔管建立,以確保將來透析治療時可以提供足夠的血流量,以及減少臨時透析導管相關的感染症。

  腹膜透析治療則是目前也逐漸被大家接受的另一種治療方式,王憲奕醫師表示,藉由「階段式腹膜透析治療」,即於腹膜透析治療前4至5週預先植管,可以減少選擇腹膜透析治療病患因透析導管植入時間過短,發生於透析早期導管出口處透析液滲漏或感染現象。一般而言,腹膜透析導管植入後,約經過4至5週的時間,導管於皮下及出口的部分充分癒合,外觀完全看不出來,不會影響生活。

  腹膜透析導管露出一小段在肚子外,需治療時只要局部麻醉便能拉出導管,立即給與足夠劑量的治療,可以降低需要接受緊急透析治療的風險。建議血液尿素氮在80-100mg/dl之間、酸酐在8至10間,如果仍然好好的未發病,決定未來要進行腹膜透析的話,仍應在此時就先植管;有的患者在醫師的解說下,甚至在一年前即開始預先植管,病患也可利用這段時間學習有關腹膜透析治療的相關技術,不會產生進入急診後慌忙急救的風險。王憲奕醫師表示,透過階段性的治療計畫開始進行腹膜透析治療,可以讓病患在充分的了解、學習與準備後,安心進入透析治療。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