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泡溫泉 加強保溼滋潤

606
【NOW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

醫師提醒:泡溫泉 加強保溼滋潤 
  每次寒流冷鋒一來,溫泉區就會開始擠滿泡湯客,能在冷天裏褪去厚重衣物,泡個熱呼呼的溫泉,舒緩平日緊繃的身心,實在是生活中的一大享受。但其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泡湯,在皮膚科門診中,常會出現一些因泡溫泉而導致皮膚乾燥、紅腫、脫屑的求診者。

  泡湯要有正確的方法,溫泉通常屬於酸性或鹼性,所以有過敏性皮膚體質、皮膚屬於乾性,或者是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在選擇溫泉時都需要特別注意。正常的皮膚表面有著一層由皮脂腺與汗腺分泌物所組成的天然皮脂膜,可以滋潤皮膚,防止水分散失,抵抗外界物質的傷害。

  如果皮膚長時間浸泡熱水,加上過度搓洗,皮膚科醫師楊心怡表示,反而容昜將天然皮脂膜洗掉,而失去隔絕保護效果,因此皮膚變得乾燥又發癢,搔抓之後容易造成皮膚粗糙、起疹,甚至破皮,浸在溫泉水中最久的腰部以下皮膚尤其嚴重。

  溫泉中的礦物質有利於人體健康,適量泡一泡溫泉不僅可以舒緩壓力,而且對某些皮膚病也有一定治療效果。許多民眾以為泡了溫泉後,可以藉由溫泉中的微量礦物質讓皮膚更好,卻忽略了因為溫度下降,空氣濕度降低,皮膚的血液循環變慢,皮脂腺的生理功能會減弱,加上冷風吹拂,皮膚就會越發粗糙乾燥,甚至發紅脫屑。

  有的民眾認為把溫泉裏的礦物質留在皮膚上,對皮膚及身體有益,其實不然。如果遇到像硫磺或鹼分濃度較高的溫泉,若不沖乾淨或擦幹,一旦水分蒸發,留在皮膚上的濃度可能會增加數十倍,對皮膚的刺激反而會過大,因此出浴前最好再沖一次清水。

  皮膚專科醫師陳育瑩提醒,皮膚乾燥,或有異位性皮膚炎者,每次盡量不要超過10分鐘,且每天只泡一次即可,或在入水之前選用滋潤型或去脂率不太高的產品清洗。在泡完後,應該要在四肢的皮膚皺褶處,以及臉部和全身抹乳液保濕,並鎖住皮膚的水分,以減少溫差及冷風對皮膚的二度刺激。

  醫師提醒,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泡溫泉,因為皮膚越泡會越乾,越洗會越癢。乾性皮膚、老年人、魚鱗癬、濕疹,以及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都不適合洗太熱的水。若真的想要泡,也應該加上適量的冷水,減低對皮膚的刺激。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