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性飲食過度,引發異位性皮膚炎危機!

1266
【NOW健康 湯惠玲/台北報導】

寒性的食材攝取過多,容易長期養成「寒底」的體質,增加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 
  每到了春夏之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就開始"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 ,一般民眾可能很少知道,吃太多的寒性飲食,真的有可能讓你越吃越癢!

  仲景中醫趙山本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在中醫上又稱「濕疹」,一般除遺傳性體質外,過度寒性飲食,和服用過多抗生素者同樣為最好發族群。而所謂的寒性飲食是指飲食習慣中屬於寒性的食材攝取過多,容易長期養成「寒底」的體質,增加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
   
  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症狀,是皮膚出現乾燥紅腫的痱子,在四肢的彎曲處內側、前胸、手腕、肛門和生殖器周圍是最容易發生的,甚至還會蔓延到臉部,病患也會因出現紅腫發癢經常抓搔後出現「苔癬化」的現象,一般治療方式有外用或口服類固醇、抗組織胺及抗生素等。
   
  目前在市面上非常流行的有機飲食店及素食餐廳,推出許多以生鮮沙拉與蔬果為主的料理,雖然在營養上能夠攝取到蔬果本身的維生素、礦物質,低卡不油膩,但趙山本指出,假如一味只吃生鮮沙拉或純素食者,較容易長期養成寒底的體質。

  那到底有甚麼方法來避免飲食過寒呢? 性屬溫性的「生薑」是很好利用的食材,可在生鮮沙拉裡加入細切的生薑絲,醬汁裡也可加入麻油、香油,不僅增添特殊香氣,更能平衡飲食的溫涼性,避免身體底子越吃越寒,引發不必要的疾病。平日要注意均衡,小小方法,不僅平衡了食材屬性,還能避免慢性疾病的危機! 不過食材的選擇固然可以減低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機會,但是如果已經有症狀出現,還是要尋求專業的醫師協助。
    
  目前醫學上沒有可以完全根治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趙山本說,中醫的角度是以調整體質為主要的治療方式,尤其是過敏性的異位性皮膚炎,需要由醫師依照個人的體質及過敏症狀來對症下藥。由於搔癢與皮膚外觀上的變化常影響病人的情緒與心理狀態,父母或家人應幫助病人調適情緒,保持愉悅的心情。耐心治療、平時保養與營養攝取是預防病情惡化的重要關鍵。只要對此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在藥物治療之外,再配合居家護理,病人,家長與醫師充分溝通合作,都能夠獲得相當理想的治療成果。


■常見食材的屬性:
 

屬性

                       食材

熱性

大蒜、山葵、辣椒、

溫性

糯米、炒芝麻、櫻桃、洋蔥、薑、堅果類、冬蟲夏草、麻油

仲景中醫 趙山本 濕疹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

NOW健康

醫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