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更名滿周年 30年病友重建社交自信

2090
【NOW健康 楊芳綺/台北報導】
思覺失調症更名一週年
▲精神疾病康復的定義是藉由適當的藥物協助與復健,與精神症狀和平共處。

精神疾病康復,並非指「通通不用吃藥」。精神科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患者如能藉由適當藥物協助與復健,將可以與精神症狀和平共處。53歲林先生就是最佳個案,罹患躁鬱症近30年,在家人陪伴支持下,重回社會與職場。

康復之友聯盟舉行「精神康復小撇步徵文比賽」頒獎典禮,邀請精神康復者分享「如何幫助精神疾病康復的小撇步」,獲得第一名的林先生分享自己罹患疾病30年的親身經驗,以「面、服、離、靜、回」五字訣,成功與症狀和平共存。

林先生建議病友,應勇於「面」對,立刻「服」下醫生所開立的急需時藥物,舒緩緊張與焦慮。暫時「離」開現場,轉移注意力,使情緒心情歸於平「靜」。事後「回」想發病的感覺,就會發現一切都是虛幻,無需驚恐。

林先生說,在馬祖當兵時,受到學長的欺負而出現幻聽幻覺,眼前有著五顏六色,聽到許多不該聽到的聲音,最後被驗退,這也開始了他治療的漫長歲月。因為幻聽幻覺,以致他注意力無法集中,換過許多工作,所幸家人不離不棄,尤其是妹妹的陪伴,讓他有勇氣面對一切。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陳萱佳表示,去年5月衛生福利部心口司呼應民間團體的意見,公告將「精神分裂症」更名為「思覺失調症」。日前滿一週年,康復之友聯盟進行街頭隨機訪問調查,發現民眾對「思覺失調症」一詞所知甚少,有人猜測這是精神方面疾病,還有人誤認為罕見疾病的一種。

聯盟去年12月針對台灣753位精神科醫師,以問卷方式,針對更名是否帶來哪些改變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更名後更容易與患者進行溝通與衛教,其他人更願意認識與了解這個疾病,患者看診的意願與動機有增加。

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黃敏偉指出,更名後的下一步,就是要努力提昇患者回診就醫,與規則服藥的比例。許多民眾還存有精神疾病康復是「通通不用吃藥」的想法,其實精神疾病康復的定義應是藉由適當的藥物協助與復健,與精神症狀和平共處。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